蹑级苔侵屦,钩帘月满庐。
淡烟浮茗灶,深柳护巾车。
径引凉阴直,窗涵夜气虚。
无人闲问字,犹自手钞书。
【注释】
①“次劳”:指拜访。“介岩先生”:即张介然,字介岩,号山阴,元末明初诗人。②苔侵屦(jù):苔藓长在鞋子上,比喻岁月流逝,人已老去。③钩帘:挂起窗帘,借指闭门谢客。④茗灶:烹茶的火炉。⑤巾车:古代官员的仪仗用具,形似伞。⑥凉阴:清凉的树荫。⑦问字:指求教,请教。⑧手钞书:形容勤于读书。
【译文】
踩着台阶苔藓侵满鞋子,挂起窗帘月色满溢庐舍。
淡烟雾气浮荡在烹茶的火炉,深柳树掩映着护卫的车子。
小路引着清凉树荫直通向家,窗户里月光映出夜晚气息。
没人来闲话家常询问学问,仍然自己亲手抄写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拜访友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蹑级苔侵屦”,点出了作者拜访友人的地点。“蹑级”表明他小心翼翼地走上石阶,“苔侵屦”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山路崎岖的情景。这里的“苔”、“屦”都是作者所熟悉的,因此读起来亲切自然,仿佛能闻到山间的清新气息。
作者通过“钩帘月满庐”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了宁静的夜晚。“钩帘”暗示了他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月满庐”则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在这里,作者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让这个夜晚变得更加美好。
第三句“淡烟浮茗灶”,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淡烟”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状态,而“茗灶”则是作者煮茶的地方,两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这里,作者似乎已经融入了这个美好的环境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深柳护巾车”一句,则再次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安宁与舒适。“深柳”代表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而“护巾车”则意味着有杨柳作伴,生活更加惬意。在这里,作者似乎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与世隔绝却又亲近自然。
最后两句“径引凉阴直”和“窗涵夜气虚”,则分别描绘了作者居住环境的优美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径引凉阴直”形象地描绘了一条通往家的小道,让人感到清爽宜人;而“窗涵夜气虚”则表达了作者在宁静的夜晚中,心境变得格外开阔的感觉。在这里,作者似乎已经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境界,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内心感受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元末明初诗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