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沙阑口,荒荒草木秋。
地连三万卫,名是五云楼。
眢井填银瓮,春耕响玉钩。
千年馀王气,今日未全收。

宁古塔杂诗

城郭沙阑口,荒荒草木秋。

地连三万卫,名是五云楼。

眢井填银瓮,春耕响玉钩。

千年馀王气,今日未全收。

注释:
宁古塔:地名,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杂诗:指作者在宁古塔时所作的诗歌。宁古塔杂诗:指这首诗。
城郭沙阑口:城郭的边门,沙阑,即城防墙。荒荒:荒凉的样子。草木秋:秋天草木萧瑟。
地连三万卫:宁古塔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周围有三千多个卫所。三万卫:夸张的说法。
名是五云楼:五云楼是古代建筑,位于宁古塔附近,这里指代宁古塔附近的五云楼。
眢井填银瓮:眢(juàn)井:无水的井。银瓮:用银做的大瓮。形容地方偏僻、资源匮乏,用银做瓮来填充。
春耕响玉钩:春天农忙时节,农民用玉制的犁头耕作土地。
千年馀王气:宁古塔地区曾是明朝的藩王封地,历史上曾经有过王气。余:剩下的,未尽的。
今日未全收:虽然历史遗留下来的王气还未全部收回,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宁古塔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的感慨。首句“城郭沙阑口,荒荒草木秋”描写了宁古塔的边关景象,以及秋天草木萧瑟的景象,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宁静。次句“地连三万卫,名是五云楼”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的辽阔和富饶,以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关系。第三句“眢井填银瓮,春耕响玉钩”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偏僻的角落与繁忙的农耕相对比,既突出了当地人民的勤劳智慧,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资源的珍视。最后两句“千年馀王气,今日未全收”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和感慨,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暗示了当前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整首诗通过对宁古塔地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