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漠漠暗乾坤,威远城头欲断魂。
芦管一声催过客,柳条三尺认边门。
乱山雪积人烟绝,老树风回虎豹蹲。
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云根。
【注释】
出威远边门:出自《出塞曲四首》之一:“万里霜天静,三军铁甲冷。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何事。”
黄沙漠漠暗乾坤:茫茫黄沙覆盖了天地,使乾坤黯然失色。
威远城头欲断魂:威远城的城头,似乎在使人感到极度的悲哀。
芦管一声催过客:芦笛一声,催促着行人匆匆离去。
柳条三尺认边门:柳树的枝条伸向远方,仿佛是在告诉人们那是边境的门。
乱山雪积人烟绝:漫山的雪堆积如山,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老树风回虎豹蹲:老树被风吹动,虎豹潜伏其间,显得十分凶猛。
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云根:从此之后,我就要跟随打猎的队伍,日夜在云端之上扎营。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赴戍时作的一首边塞诗。首联写景,颔联写景,颈联写人,尾联写情。全诗意境宏大,气势磅礴,风格苍劲雄健。
“黄沙漠漠暗乾坤,威远城头欲断魂。”诗人开篇即以苍凉之笔触勾勒出一幅壮阔而悲凉的边塞图卷。黄沙弥漫,遮天蔽日,遮蔽了天空和大地,使得整个天地都黯然失色,令人不禁产生一种无边无际、空落落的感觉。而威远城的城头,仿佛也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无奈,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压迫着他们的心灵。这种悲痛和无奈,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更是一种对于人生无常和命运无法把握的感叹和无奈。
“芦管一声催过客,柳条三尺认边门。”这两句则进一步通过声音和景物来营造气氛。芦管一声,似乎在催促着过客匆匆离去;而柳条三尺,则仿佛是在告诉人们那是边境的门。这两种声音和景物的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而生动。它们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
“乱山雪积人烟绝,老树风回虎豹蹲。”这两句则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进一步烘托气氛。漫山遍野的积雪堆积如山,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的景象,使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而老树被风吹动,虎豹潜伏其间,又显得十分凶猛。这种对比强烈的场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惊心动魄。它不仅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无情和残酷,还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对生命的巨大威胁。
“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云根。”最后两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愿望。从此以后,他就要跟随打猎的队伍,日夜在云端之上扎营。这种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却也充满了自由和冒险的气息。它既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和紧张的氛围来表现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既有壮美的景色和深沉的情感,也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