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西石一茅亭,多少名贤口血成。
待得奄儿咋舌死,不能兵火又支撑。
【注释】
①先忠端公:指唐代名相魏郑公(张九龄)的祠堂。
②王明府蒿伊:即王蒿,唐时为明府,后为宰相;“蒿”字音同“高”。
③广文沈令辰:即沈子明,字令辰,浙江仁和人。进士出身,历官礼部员外郎,后出为徽州太守。
④二月丁祭:按旧例,每月初一、十五日是祭祀的日子。
⑤奄儿咋舌死:即被吓傻了而死了。
⑥兵火:指战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唐代名相魏郑公祠堂落成及王蒿担任此职的祝贺之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祠堂落成的情景。魏郑公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原为唐代名臣魏征之墓,后人建祠堂纪念。这里用“昔年西石一茅亭”来形容当年魏郑公祠的简陋和朴素。接下来两句写祠堂落成的喜庆场面。魏郑公祠落成时,王蒿作为当地官员主持了祭祀仪式,人们纷纷前来参加,热闹非凡。
中间两句写魏郑公祠堂的落成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魏郑公祠落成后,人们纷纷表示要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然而,当国家遭遇战乱时,这些美好的品质却无法抵挡住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因此,即使人们再努力去学习魏郑公的精神,也无法在战争面前保持原有的品质。这反映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希望国家能够避免战乱,实现繁荣昌盛的局面。同时,也祝愿人民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