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势将颠,一绳非所维。
何不以此言,进于下榻时。
观象察人事,天废不可支。
盍于同舟际,以此言进之。
愚独谓不然,出处各有宜。
惟其有仲举,疆御咸低眉。
是以徐孺子,洁清获自怡。
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
惟其有元礼,破柱风裁持。
是以郭林宗,获遂贞隐姿。
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师。
且天生我材,治乱须转移。
维以维其颠,不颠维曷为。
支以支其废,不废支焉施。
坐视颠废者,果哉良足嗤。
有道不与易,圣训深长思。
让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先输出诗句:大木势将颠,一绳非所维。何不以此言,进于下榻时。观象察人事,天废不可支。盍于同舟际,以此言进之。愚独谓不然,出处各有宜。惟其有仲举,疆御咸低眉。是以徐孺子,洁清获自怡。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惟其有元礼,破柱风裁持。是以郭林宗,获遂贞隐姿。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师。且天生我材,治乱须转移。维以维其颠,不颠维曷为。支以支其废,不废支焉施。坐视颠废者,果哉良足嗤。有道不与易,圣训深长思。
接着是译文:大树要倾倒,用一根绳索去支撑它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在它将要倒塌的时候,就将它扶正呢?观察天文可以预测人事变化,如果上天废弃你,那也无法挽救了。为什么不和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动呢?愚蠢地认为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像王仲谋那样能够驾驭众人的人才有资格居高位,否则即使有才能也无济于事。就像徐稚一样,保持自己的纯洁和清洁。饥饿时不能得到食物,寒冷时也不能保暖。只有像陈蕃、李膺这样的人才能冲破世俗的束缚去做事,因此他们才能够获得成功。皇帝不能成为臣民,诸侯也不能作为老师去治理国家。天生我们这些人才,治理天下需要有智慧。如果一个人被推翻,那么他就无法再站起来了。支持他的人和那些反对他的人都应该放弃自己的主张而顺应他。坐着看着倒下的人,真是可笑!如果有道德的人不去轻易改变现状,圣人的教诲我们应该深刻思考。
注释如下:
大木(大树)
势将颠(即将倒下)
一绳非所维(一根绳子不足以支撑)
何不以此言(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提出这句话)
进于下榻时(指在危难时刻扶持)
观象察人事(观察天文可以预测人事变化)
天废(上天废弃)
不可支(无法挽救)
盍于同舟际(为什么不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言进之(提出建议)
愚独谓不然(我认为这是愚蠢的做法)
出处各有宜(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位置)
仲举(王仲谋)
疆御咸低眉(驾驭众人的人应该谦虚)
徐孺子(徐稚)
洁清(纯洁)
饥不可得食(饥饿时不能得到食物)
寒不可得衣(寒冷时无法保暖)
元礼(陈蕃)
破柱风裁持(冲破世俗的束缚)
郭林宗(郭泰)
获遂贞隐姿(获得成功)
天子不得臣(皇帝不能成为臣民)
诸侯不得师(诸侯不能作为老师)
天生吾材(天生我们这些才能)
治乱须转移(治理天下需要有智慧)
维以维其颠(支持他的人和那些反对他的人都应该放下)
不颠维曷为(如果不坚持到底,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
支以支其废(支持他的人和那些反对他的人都应该放弃自己的主张)
坐视颠废者,果哉良足嗤(坐着看着倒下的人,真是可笑啊)
有道不与易(如果有道德的人不去轻易改变现状)
圣训深长思(圣人的教诲我们应该深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描绘大树倒下的场景,引出了历史变迁中的兴衰更替。他认为,在关键时刻,应该有识时务者挺身而出,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此外,他还对那些在逆境中坚守本心的人士表示赞赏,认为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最后,诗人呼吁大家要有远见卓识,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迷失方向。整首诗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