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
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
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概督州。
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
【注释】
矶头:江边的小山。黄鹄(hú):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鸣叫的黄色鹅。日东流:太阳往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又到这栏杆,又到这个秋天。阑干:栏杆。婆娑:指舞动、飘荡的样子。登楼:登上高楼远望。能言鹦鹉悲名士:能说话的鹦鹉因为悲伤失去羽毛而死去。能言鹦鹉悲名士:能说话的鹦鹉因为悲伤失去羽毛而死去。楚囚:被囚禁的人。新亭:三国时吴国的建业,今南京市附近。楚囚泪:指晋朝庾亮北伐失利后的失意之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于唐永淳元年(682年)所作,是一首七绝。全诗通过对黄鹄和名士的不同命运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首句写景,颔联写事,颈联议论,末联抒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意境幽深。
“矶头黄鹄日东流”两句,写景。矶头:江边小山。黄鹄:传说中的一种大鹅。日东流:太阳向东流去。这里暗指自己的命运。又此栏干又此秋:又说到这栏杆,又到这个秋天。这里暗指自己的仕途。“又此”二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两句,写事。苏轼《前赤壁赋》说:“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这里说别人都在打瞌睡,只有他一个人独自登高远眺。苏轼说:“人生如梦”,作者也说自己的人生如梦,但梦醒之后,依然要面对现实,所以只能借酒消愁。
“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概督州”两句,议论。能言鹦鹉和天鹏,都是传说中的神鸟,它们都因不能展翅而哀鸣不已。作者说,像这些有才华的人,却像能言鹦鹉一样失去了自由,不能像天鹏那样振翅高飞,只能悲哀地哀鸣。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黑暗的愤慨。
“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两句,抒情。新亭对泣,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说的是晋元帝过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被封为丞相,住在新亭。一次宴会上,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可是司马睿却说:“终当共奖王室,剪除奸凶。”王导感叹说:“当年鲁子敬从北方来,常对人讲:‘与君家相亲相近。’今日乃见卿辈耳!”意思是现在司马睿身边的人都是敌人,司马睿本人就是敌人,他们应该共同流泪,可是司马睿却说要剪除敌人。这就是司马睿所说的“新亭”。作者说:我如今也成了新亭里的囚犯了,我看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心中充满了愁绪。
这首诗用典贴切自然,不露痕迹,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全诗情景交融,寓意丰富,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