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举贤良,六朝贵门第。设科不分目,我清重进士。
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
三战复三北,马齿加长矣!破剑短后衣,年年来侮耻。
下争鸡鹜食,担囊走千里。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
群书杂然陈,所志非所事。枘凿殊方圆,如何可尝试?
今上元二年,诏书下黄纸。帝曰尔诸生,尔其应大比。
纷纷白袍集,臣亦出载贽。既不莘野耕,又难漆雕仕。
龙门虽则高,舍此何位置。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
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两汉举贤良,六朝贵门第。(注释:东汉时期选拔有才能的人,南朝时期重视门阀世家。)
- 设科不分目,我清重进士。(注释: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不区分门第,而我崇尚的是清廉的进士。)
- 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注释:孔子、孟子活在今天,一定有人来主持考试。)
- 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注释:难道没有砍伐的工具吗?大家忙碌地践行仁义。)
-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注释:年轻的宪宗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捡过青色的紫色的绶带。)
- 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注释:泰山等五岳填满了人的心胸,人们常常以骄傲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爪牙。)
- 三战复三北,马齿加长矣!破剑短后衣,年年来侮耻。(注释:经历了三次失败,仍然能够东山再起,但是年纪大了,总是感到耻辱。)
- 下争鸡鹜食,担囊走千里。(注释:为了争夺鸡鸭等食物而奔波千里。)
- 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注释:时常因忧愁而发疯,泪水如同倾盆而落。)
- 群书杂然陈,所志非所事。(注释:书籍杂乱无章,但自己的志向并不是这些书籍的内容。)
- 枘凿殊方圆,如何可尝试?(注释:如果硬要尝试,就像把圆的放进方的里,是不可能成功的。)
- 今上元二年,诏书下黄纸。(注释:现在是大历二年,朝廷的诏书已经下发。)
- 帝曰尔诸生,尔其应大比。(注释:皇帝对你说,你们这些学生,你们应该参加这次大考。)
- 纷纷白袍集,臣亦出载贽。(注释:许多穿着白色衣服的人聚集在一起,我也出来携带我的贽(礼物)。)
- 既不莘野耕,又难漆雕仕。(注释:既不能像农民那样耕作,又难以成为官员。)
- 龙门虽则高,舍此何位置?(注释:虽然龙门很高,但放弃这个位置又能到哪里去呢?)
- 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注释:国家重视才能的选拔,得到名次也会使家人高兴。)
- 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注释:半夜里跳起舞来,作为臣子应该怎么做?)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表达对社会现实不满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古代科举制度的描述和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展现了他对功名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一句,表明韩愈对于科举制度下的人才选拔机制的批判;而“岂能无斧柯”一句,则揭示了他对于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和愤慨。整首诗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韩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