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恨天下、滔滔皆是。空怅望、蘧庄松菊,豆池荷芰。万里他乡回首日,一年故国伤心事。到如今、无地觅桃源,唐虞世。争笛浦。
曹瞒置。飞骑处,孙郎至。但点螺山在,垂虹桥圮。野水新蒲秋雨后,西风衰柳斜阳里。任君家、有此好田园,归来否。
【注释】
满江红·题龚怀西同年蘧庄图:词牌名。题:写诗来赞美画上人物或事物;龚怀西:作者的朋友,字同文;同年:指同登科的人。蘧庄:作者的朋友,字怀西。
壬子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即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的中秋节。
空怅望、蘧庄松菊,豆池荷芰:空自惆怅地眺望,遥想蘧庄园里那松树和菊花,豆田中的荷花和菱角。
万里他乡回首日:远在万里外的家乡。
桃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一个理想的地方。
争笛浦:指水边多有吹笛之人。
曹瞒置:指曹操设伏兵于濡须口之事。濡须口,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南长江北岸。
垂虹桥圮:指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时,周瑜火烧曹操大船的事迹。垂虹桥,又名铁锁桥,位于南京城西南的长江中,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秋雨后:秋雨过后。
西风衰柳斜阳里:夕阳下衰败的柳枝被西风吹得摇摆不定。
任君家、有此好田园:任凭你拥有这样的好家园吧,我可不能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史抒怀之作。上片写诗人对友人故居的怀念,下片写对友人归隐田园的期愿,全词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归隐田园的祝愿。
“空怅望、蘧庄松菊,豆池荷芰”,开头三句,写诗人对好友故居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其中“空怅望”点出时间是中秋时节,而此时故人已不在故乡。这两句是说,诗人空对着故园的松菊、豆池荷叶而感慨。
“万里他乡回首日,一年故国伤心事”。诗人回忆去年在海上漂泊的日子,想起了故国的种种伤心事。这里的“伤心事”,指的是诗人当时因仕途不顺,心情郁闷,想到故国就不免伤心落泪。
“到如今、无地觅桃源,唐虞世。”这句诗是说,现在自己无处寻觅一个像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一样的地方。
“争笛浦”二句,写诗人对朋友归隐田园的祝愿。“争”字用得很妙,表明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争相去寻访桃源。而诗人却希望朋友不要去做这件事,因为他深知桃源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更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找的。
下片前半部分,从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到人生感受的变化,由物及人,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野水新蒲秋雨后”一句,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田野中新长出的嫩蒲的景象。“野水”、“新蒲”都是秋天的特征景物,而秋天又是一年中最容易引发人们思乡情绪的季节。因此,这一句既写出了景色,又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词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风下的衰柳。西风是秋季的象征,它吹过衰败的枝条,使柳枝显得更加萧瑟。这种景象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而“斜阳里”三字更是点明了时间,让读者感受到夕阳西下的暮色和悲凉的气氛。
词人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口吻结束了整首词:“任君家、有此好田园,归来否?”这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像这样的好地方来隐居生活的话,那就请回来吧!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地方很难找到一个,所以诗人只能发出这样的叹息。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又透露出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