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分飞疾。岂知隔年今日。别有升沉天各一。是奇难偶,是双成只。梗断萍应泣。
更从今后知何极。鸡鹜凤凰常共食。世事迷离谁黑白。怀荆山璞,载鸱夷革。总为前途侧。
【注释】
①青玉案:词牌名。又名《雨霖铃》、《秋夜月》、《秋宵月》。双调,六十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②钝子:指苏轼。③升沉:指人或事物的兴衰荣辱、高低贵贱。④梗断萍应泣:比喻被抛弃的恋人。⑤更从今后知何极:意指前途渺茫。⑥鸱夷革:鸟兽皮制的袋子,用后弃之。⑦荆山璞:楚玉的美石,喻指人才或美德。⑧载:运载。⑨侧:倾斜。⑩迷离:模糊不清,引申为混乱。
【译文】
去年今日我们刚刚离别,岂料到隔了一年今天再相逢。分别时有高有低各不同,这真是奇事难配偶。像鸳鸯一样成对地飞行,现在却各自飞向不同的方向。我如同被斩断的芦苇那样孤独悲伤,那水中的浮萍也应为我落泪悲叹。从今以后,我真不知道将如何生活?连鸡和鹜、凤凰这样的禽鸟也常常在一起共食,世上的事情多么混乱啊!我真不明白是白还是黑?我怀抱着像荆山那样的美玉,可又装着像鸱夷那样的皮袋。总为前途的事感到困惑不安。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春在密州任知州期间所作的一首送别词。当时作者与朋友苏辙同游于密州,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至密州作司马。此词上阕写作者与苏辙离别时的感慨;下阕写自己被贬到密州后的感慨。全词以议论为主,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仕途坎坷的感叹。
词的上阕“去年今日分飞疾”,点明与苏辙分别的时间和地点,交代了这次分手的原因——政治上的分歧。接着“岂知隔年今日”四字写出了时间的变迁,暗示出两人分离时间已久。而“别有升沉天各一”、“是奇难偶”,则进一步揭示两人的遭遇各不相同。“是奇难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把两人的遭遇比作一对奇巧的夫妻,既显示了他们各自的境遇和性格,又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友情。“梗断萍应泣”,用“断梗”、“浮萍”比喻自己的不幸遭遇。“梗断”形容自己被贬后的孤独无依。“萍应泣”则是说像浮萍一样的自己,应当为他们的不幸遭遇而流泪哀叹。
词的下阕开头“更从今后知何极”,表明自己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鸡鹜凤凰常共食”一句,借用《庄子·田子方》中的故事,意在说明即使是平常的小动物如鸡、鸭、鹅和凤凰这样的高贵动物也会共同分享食物,何况是自己呢?这里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与无奈之情。“世事迷离谁黑白”,进一步强调了世事的混乱,无法分辨是非曲直。结尾“怀荆山璞,载鸱夷革”,化用典故,说自己胸怀着像楚玉那样的美玉,却又装运着像鸱夷皮袋那样的东西,暗指自己虽怀才不遇,但又身不由己、屈就下位。结句“总为前途侧”,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词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它通过对个人遭际的叙述,抒写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愤慨之情;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两人不同的遭遇;通过对前人典故的引用,表现出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全词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