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暗侵毛与骨。昨夜西风,落尽梧桐叶。料得此时情更切。从容便是重阳节。
围绕庭阶千百折。不恋单衾,苦恨余欢歇。万里梦回堪怨别。云山处处伤心色。

【注释】

南浦:指水边。

梧桐叶:这里借指秋天,因为梧桐树是秋天落叶的植物。

料得此时情更切:意思是料想此刻(重阳节)我的感情更加深切了。

从容便是重阳节,从容:悠闲从容的样子。即重阳节到来之际,心情也变得悠闲从容。

庭阶千百折:庭院中台阶曲折回环。

单衾:单被。

苦恨余欢歇:苦苦怨恨欢乐的时光已过。

万里梦回堪怨别:梦中回到万里之外,只能怨恨离别。万里:指千里之外,这里代指远方。

云山处处伤心色:云山之间到处都是令人悲伤的色彩。

【赏析】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人,尾联抒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含蓄蕴藉。

“明月生南浦”起句写景,点出时令为秋日,地点在江滨。“生南浦”,有双关意,既是指明月映照在江面上,又是指明月生辉,照临江南。这两句诗写景兼点时间、地点,勾勒出一个清秋月夜的美好图景。次句紧承前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亮与寒气相互侵扰的景象。“寒气暗侵毛与骨”,是说月亮的寒光已经暗暗地侵入了人的毛发和骨骼,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深秋之夜的寒冷气氛,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第三句写西风袭来,吹落了梧桐树叶,进一步渲染了秋风萧瑟的气氛。“昨夜西风”,是眼前实景;“落尽梧桐”,则是从眼前实景联想到深秋时节常见的景象,从而引出下文对思乡念亲之情的抒写。

“料得此时情更切。”第四句是诗人对上一句的具体化、具体化,是直陈其事。诗人想象自己此刻的心境,料想此时的情意会更加深切。诗人之所以如此设想,是因为他想到自己的妻子也像自己一样,在遥远的异地思念着他。所以,诗人在此处用一个“料”字,表明他的这种猜想是有根据的,并非无端的臆测。同时,诗人还运用反语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时的孤寂无聊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从容便是重阳节”一句承上启下,由思乡之苦转向对重阳节的期待。“从容”在这里是悠闲自得的意思,意味着重阳佳节的到来,使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起来。诗人将重阳节比作一种节日,表达了他对重阳节的喜爱之情。

“绕庭阶千百折”一句描写了庭院中的台阶曲折回环,形象地勾画出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这句诗通过视觉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庭院之中。

“不恋单衾苦恨余欢歇”一句写思妇对丈夫的依恋之情。“单衾”指单人被子,这里比喻思妇独自一人面对冷清的夜晚。她不愿只睡单人被子,而是渴望与丈夫共度良宵,享受夫妻间的温情。这句诗表达了思妇的孤单与寂寞之情,她宁愿忍受寒冷和孤独,也要等待丈夫归来共度时光。

“万里梦回堪怨别”一句描绘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担忧与思念。这里的“万里”指的是遥远的距离,象征着丈夫离家在外的艰辛与遥远。思妇梦见自己在万里之外,只能寄托哀怨地思念远方的丈夫。这句诗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她时刻都在牵挂着丈夫的安危与归期。

最后两句“云山处处伤心色”,进一步抒发了思妇的离愁别绪。“云山”在这里象征着远行丈夫的身影,象征着丈夫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伤心色”则强调了思妇心中的痛苦与哀伤之情。这句诗通过描绘思妇眼中所见的云山景色,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思妇内心情感的表达,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美、深沉而又充满哀婉之美的艺术氛围。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