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木叶晚萧萧,午夜风声似听潮。
无寐一编镫自照,高吟百瓮酒能消。
哀时王粲词偏美,避地梁鸿迹已遥。
不用登楼频望远,青磷白骨遍皋桥。
【注释】
空城:指京城,这里指长安。木叶:指树叶。晚萧萧:形容秋风声。
午夜:深夜时分。潮:水涨的样子。
无寐:睡不着觉。一编:一把书。灯:照明的灯。自照:自己照着。
高吟:高声吟诵。百瓮:一百个酒坛子。能消:能够消除。
哀时:感叹时运不济。王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郡人。词偏美:他的诗词特别美好。避地:躲避战乱。梁鸿:东汉初年隐士。迹已遥:足迹已远离尘世。
不用:不必。登楼:登上高楼。频望远:频频眺望远处。青磷白骨:指鬼火、磷火和骷髅。
【译文】
空荡的长安城里秋风吹过,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是夜潮在涌动。
夜半时分没有睡意,我拿着蜡烛读书,灯光下的影子映照着我的脸庞。
高唱古诗抒发壮志豪情,一坛美酒足以消磨烦忧。
感叹时运不济,只能借古人之词抒发情怀。隐居生活已经远离世俗,不必再为远方的人担心。
不必频频登高楼眺望远方,那些鬼火磷火与骷髅随处可见。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流寓江陵时。诗写诗人流连忘返的羁旅之情,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首尾照应,层次分明。诗人以“空城”、“木叶”,“午夜”、“风”,以及“百瓮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同诗人一起感受那种孤寂凄凉的心情,并由此引发对时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既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诗人内心的孤独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