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权奸所争亦细故,只此目前富贵具。庸知数十年荣华,不过蜉蝣一旦暮。
何苦抵死仇正人,徒供千载嬉笑怒。冰山他日况崩摧,白头也赴长沙路。
桃花三树诏勒回,东明佛镫黑如雾。一样投荒作逐臣,乘比诸贤多臭腐。
相传星变已毁碑,此碑何以完无亏。想因桂管地僻左,深岩无人施斧椎。
碑阴不镌刻工某,毋乃亦是安民为。沈侯好古拓一纸,铁画银钩坛绝技。
一点金锋虽兆乱,临池功深物秀美。惜哉若亦作清流,故自不减苏黄米。
元祐党籍碑在桂林者今尚存,沈鲁堂太守拓本见示援笔作歌。
译文:元佑时期的党籍碑现在还保存在桂林,沈鲁堂太守拓印了一本给我看,我借笔写诗来表达我的感受。
注释:元佑:宋哲宗年号(1086-1094)。元祐党籍碑:记录元佑时期被牵连的人的党籍,是南宋绍兴间沈鲁堂所拓的石刻。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元佑党籍碑的描述,感叹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赞赏。诗人认为,无论多么微小的事情,都值得重视;而那些几十年来的荣华富贵,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最后一句更是直指权奸,表示对他们的鄙视。
第二联:“何苦抵死仇正人,徒供千载嬉笑怒。”
译文:为何要拼死也要去仇恨正直的人,白白地让后世的人笑我们愚昧无知。
注释:抵死:拼死。嬉笑怒骂:指嘲笑、辱骂。千载:千年。
赏析:这是对权奸行为的讽刺。诗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只会让后世的人笑我们愚蠢,而不是让他们感到惭愧。
第三联:“冰山他日况崩摧,白头也赴长沙路。”
译文:等到将来冰山破裂,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会奔赴长沙。
注释:况:将。崩摧:崩溃。长沙:古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
赏析:这是诗人对未来的预言。他认为,权奸们最终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就像冰山一样崩溃。而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会为了正义事业奔赴长沙。
第四联:“桃花三树诏勒回,东明佛镫黑如雾。”
译文:桃花树三棵被皇帝下令勒回,东明寺的佛像像黑云一样笼罩着。
注释:诏勒回:皇帝的命令勒回。东明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郊的一座古刹。
赏析:这是对权奸们罪行的揭露。诗人通过描写桃花树被勒回和东明寺佛像笼罩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对权奸们的憎恶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些权奸们将会受到历史的严惩。
第五联:“碑阴不镌刻工某,毋乃也是安民为。”
译文:碑阴没有镌刻刻工的名字,难道这也是为了安定百姓吗?
注释:毋乃:岂不是。
赏析:这是诗人对碑文真实性的质疑。他认为,如果碑文上没有刻工的名字,那么这个石碑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同时,这也是诗人对权奸们行为的讽刺,表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顾百姓的死活。
第六联:“沈侯好古拓一纸,铁画银钩坛绝技。”
译文:沈侯喜好古物,拓印了一纸碑文,铁画银钩,技艺非凡。
注释:沈侯:指沈鲁堂。好古:喜好古代的物品。拓印:用纸和墨拓印。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劲有力,如同铁画一般刚劲,如银钩一般优美。
赏析:这是对沈鲁堂拓印碑文技艺的赞美。诗人认为,沈鲁堂的拓印技艺高超,能够将碑文的原貌完美地展现出来。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七联:“一点金锋虽兆乱,临池功深物秀美。”
译文:虽然只有一点金色的锋芒预示着混乱,但是临池的功夫深厚,使得事物更加秀美。
注释:金锋:锋利的刀刃。兆乱:预示着混乱。临池:指临池挥毫。
赏析:这是对沈鲁堂书法技艺的赞美。诗人认为,沈鲁堂的书法技艺精湛,能够将事物的精髓和美感展现出来。
第八联:“惜哉若亦作清流,故自不减苏黄米。”
译文:可惜你也是一个追求清廉的官员,所以并不比苏洵、欧阳修、米芾等人逊色。
注释:惜哉:可惜啊。作清流:做清官。故自不减:自然也不差。苏黄米:指的是宋代三位著名的文人苏洵、欧阳修、米芾。
赏析:这是对沈鲁堂清廉官风的赞美。诗人认为,沈鲁堂虽然不是一位大官,但他的清廉作风却不亚于历史上的三位名人。这既体现了沈鲁堂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对清廉官场的向往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