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雁声秋,西风木叶流。
一帆下淮水,三日到扬州。
不遇王司理,谁为把臂游。
碧箫明月夜,独上酒家楼。
舟抵广陵
江浦雁声秋,西风木叶流。
一帆下淮水,三日到扬州。
不遇王司理,谁为把臂游。
碧箫明月夜,独上酒家楼。
译文:
秋天的江浦边,大雁的叫声在四处回荡,西风吹起树叶飘落。
一艘帆船驶向下淮水,短短三天便到了扬州。
没有遇到王司理,谁还能与我共游呢?
在明亮的月光之夜,我独自一人登上了酒家高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时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以秋日黄昏时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秋季的景色和诗人的孤独之情。
首联“江浦雁声秋,西风木叶流”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江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仿佛是在低语着西风的萧瑟。大雁在空中划过优雅的弧线,发出悠扬的声音,这是秋天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的象征。
颔联“一帆下淮水,三日到扬州”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与喜悦。他乘坐的船帆已经降落在淮水中,而他已经在短短三日内到达了目的地扬州。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又表达了他对旅行的兴奋和期待。
颈联“不遇王司理,谁为把臂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渴望。他想与王司理共游,但又觉得自己无法找到这样的朋友。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尾联“碧箫明月夜,独上酒家楼”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酒家高楼,吹响了碧箫,欣赏着明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孤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友谊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