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唤客,道烂锦年光,夜归瑶岛。素缘未了。似阳关送别,马嘶芳草。梦里天涯路,比山中更小。翠云窈。问昔日万花,今为谁好。
门净风自扫。且料理吟身,寺钟催小。锦江■棹。念桥通万里,故人书少。作客家山,过活依然皂帽。诉圆照。几时春、太平同到。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贺新郎·用梦窗体赋登建康赏心亭》。

首句“扫地花送春”,以花为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这里的“扫地花”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用梦窗古江村韵”,这里提到了“梦窗”,是指南宋词人吴文英,他的词风格清新婉约,被称为“梦窗体”。这句可能是借用了吴文英的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中,“紫鹃唤客,道烂锦年光,夜归瑶岛。”紫鹃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这里用来代表仙境或者美好的生活。“烂锦年光”形容美好的时光,而“夜归瑶岛”则暗示着夜晚回到仙境般的美好之地。

第三句:“素缘未了。似阳关送别,马嘶芳草。”这里描述了一种别离之情。“素缘”可能是指与某人的缘分未了,而“阳关送别”则是古代送别的场景,常用来形容离别之情。”马嘶芳草”则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场景,马儿在芳香的草地上嘶鸣,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第四句:“梦里天涯路,比山中更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梦里天涯路”意味着在梦中行走在遥远的天涯之路,而“比山中更小”则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超越感。

第五句:“翠云窈。问昔日万花,今为谁好?”这里的“翠云窈”可能是形容景色优美,而“问昔日万花”则是询问过去的美好时光是否依然存在。”今为谁好”则是在思考现在的环境是否依然美好。

第六句:“门净风自扫。且料理吟身,寺钟催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门净风自扫”意味着门前的风已经清扫干净,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且料理吟身”则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准备开始写作。“寺钟催小”则描绘了寺庙中的钟声催促人们开始修行或工作的情景。

第七句:“锦江■棹。念桥通万里,故人书少。”这里的“锦江■棹”可能是描述船只在锦江上行驶的情景。“念桥通万里”则表达了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桥梁相互联系。而“故人书少”则是在感叹书信往来的稀少,可能是因为距离遥远或者通讯不便导致的。

第八句:“作客家山,过活依然皂帽。”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作客家山”意味着在外居住,而“过活依然皂帽”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仍然戴着黑色的帽子,代表着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

第九句:“诉圆照。几时春、太平同到。”这里的“诉圆照”可能是在诉说自己的理想或者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几时春、太平同到”则表达了希望能够早日迎来和平繁荣的时代,与家人一同共享欢乐的时光。

赏析:这首《贺新郎·用梦窗体赋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词人的多面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