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香里。偏把偏罢疾。禹踦步,汤㾫体。花潭偏有约,花市偏难醉。
天倪阁,梧桐一半留生意。花外灵药健,枯禅起。花风几番信,花社千秋岁。偏提挂,花朝一话维摩趣。
千秋岁
百花香里,偏把偏罢疾。禹踦步,汤㾫体。花潭偏有约,花市偏难醉。
天倪阁,梧桐一半留生意。花外灵药健,枯禅起。花风几番信,花社千秋岁。偏提挂,花朝一话维摩趣。
译文:
百花盛开的地方,我偏偏觉得不适;
行走在禹的足迹和汤的足迹上,感到身体沉重。
在花潭中,我们有着约定;在花市中,我们却难以陶醉。
登上天倪阁,看到梧桐树,一半生长着生机。
在花的香气中,我身体健康,精神振奋;
在枯禅中,我得到了启示,重新振作起来。
几次听到花开的声音,我深感欣慰;
我们聚集在花社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秋。
偏提挂(偏提,梵语“提”的音译,意为“挂”,即悬置)在这里指悬挂、搁置,也指挂念、牵挂。花朝(农历二月十五日),即花神的生日,古人以花为祭祀的对象,称此日为花朝。维摩趣,维摩诘(321—418),古印度僧人,南朝梁代著名高僧。《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全名《维摩诘所说经》,又名《维摩经》。《维摩诘经》记载了佛陀对弟子们说:“若有人言,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则实义者,依般若波罗蜜多,故知般若波罗蜜多力能庄严菩萨行。”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说如来善于保护、照顾诸菩萨,那么这实际上是对般若波罗蜜多的理解。因此,般若波罗蜜多能够庄严菩萨的行为。这里的“维摩趣”就是指这种庄严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春天百花盛开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百花香里,偏把偏罢疾。”首句写百花盛开的景象,百花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然而词人却说“偏把偏罢疾”,这里运用了反义修辞手法,表示词人并不感到舒适,反而感到不适。这可能是因为词人对生活的疲惫或厌倦所导致的。
“禹踦步,汤㾫体。”接下来,词人转向描述古代圣贤禹和汤的形象。禹和汤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他们治理国家有功于民,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在他们的身后,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禹因为治水而劳累过度而死,汤则因贪图享乐而失去了天下。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词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
“花潭偏有约,花市偏难醉。”接下来,词人描述了自己与朋友们一起游赏花潭和花市的情景。花潭和花市都是美丽的景点,但词人却感到难以陶醉其中。这可能是因为词人对生活琐事产生了厌倦感,或者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让他无法沉浸在当前的美景之中。
“天倪阁,梧桐一半留生意。”接着,词人又转向了另一个场景。在天倪阁中,他看到了一半生长着生机的梧桐树。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梧桐树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然而词人却只看到了一半的生长,说明他对生活的态度消极悲观。
“花外灵药健,枯禅起。”接下来的几句,词人描述了自己在花海中的体验。在花香缭绕的环境中,他的健康得到了恢复,精神状态也变得振奋。同时,他还得到了一些启示,从中获得灵感并振作起来。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花比作灵药,将人的精神状态比作枯禅。
“花风几番信,花社千秋岁。”然后,词人描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在几次听到花开的声音后,他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他也参与了花社的活动,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日子。这里运用了排比手法,通过反复使用“花”,强调了词人在花海中度过的美好时光。
花朝一话维摩趣。”最后两句,词人再次提到了“维摩趣”。维摩诘是古代的一位高僧,以其智慧和慈悲著称于世。《维摩诘经》讲述了佛陀与弟子们讨论佛法的故事。在这里,“维摩趣”指的是这种庄重而神圣的行为。通过这句话,词人表达了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