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雨盲风苦梦思,故人作吏久天涯。
全家渡海非吾意,万里腾声动主知。
烟树瘴消春晓日,鱼龙气静夜谈时。
可能豪荡还如昔,银烛高筵坐咏诗。
【注释】
怪雨盲风苦梦思,故人作吏久天涯:怪雨盲风,形容风雨交加,天色昏暗。梦中思乡,指作者思念故乡和友人。故人,即石甫,与作者有深厚友谊。故居在长安,而石甫却长期做官于遥远的天涯之地。
全家渡海非吾意,万里腾声动主知:全家渡海,指石甫全家迁往他乡。腾声,指传扬声誉。主知,指皇帝或上司知道。
烟树瘴消春晓日,鱼龙气静夜谈时:烟树,指烟雾缭绕的树木。烟树瘴消,意思是瘴气消散,春天的早晨,景色宜人。鱼龙气,指水底的鱼龙之气。夜谈时,指夜晚聚在一起谈论事情。
可能豪荡还如昔,银烛高筵坐咏诗:豪宕,指豪爽开朗。诗人可能豪爽开朗的性格仍然像从前那样,银烛高筵,指摆上精美的宴席。坐咏诗,指坐在宴会上吟诵诗句。
【赏析】
《寄怀石甫》:
这首诗是一首赠友之作。诗的前两句,写对石甫的怀念。首句“怪雨盲风苦梦思”,是说这一场大雨狂风使诗人感到十分痛苦,因为这场暴雨狂风正是从远方传来的。“故人”句“作吏”二字点出这是写给石甫的信,说明石甫远在异地任县令,而自己因受奸臣迫害被贬为庶民流放到边远的南荒。“全家渡海非吾意”一句,表明自己并不希望石甫全家离开内地,到海边居住,因为那远离中原,不利于自己的政治生活和思想斗争。第二句“万里腾声动主知”,则写出了自己对石甫的深切同情。石甫身处异乡,虽然能为当地人民造福,但政治生涯却受到了挫折,而且受到排挤。诗人认为这样的事震动了皇上,所以“主知”。
三、四两句写石甫的处境,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心境。第三句“烟树瘴消春晓日”,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瘴疠之后,春天来了,天气晴朗了。“鱼龙气静夜谈时”,意思是说,现在水底的鱼龙之气平静无事,夜间也可以聚在一起谈论事情了。这两句诗,既写景也言情。前一句写景,后一句言情。景中见情,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五、六两句写石甫的心境,也是全诗的高潮。前一句“可能豪荡还如昔”,是说石甫过去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依然存在;后一句“银烛高筵坐咏诗”,是说诗人在宴会上坐着唱着咏诗。“豪荡”、“咏诗”两词,用得十分贴切。这两个字不仅表现了石甫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性格。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结束,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前一句“银烛高筵坐咏诗”,是对前面“可能豪荡”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描写。它不但概括了前面的所有内容,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一句“坐咏诗”是全诗的总旨。诗人通过写自己对石甫的关心和祝愿,以及石甫对自己政治前途的信心,表达了自己豪放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