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诗句:
问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
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善于发问,提问与学习相互辅助而行。
注释:
问说:这是对“好学”和“勤问”的总结。
君子之学: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学习。
必好问:强调了学习中提问的重要性。
诗句: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译文:
如果没有学习,就不会产生疑问,如果没有提问,就无法拓宽知识。
注释:
非学无以致疑:没有学习就不会有疑问。
非问无以广识:没有提问就无法拓宽知识。
诗句: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文:
喜欢学习但不爱提问,就不是真正的好学者。
注释:
好学而不勤问:喜欢学习,但不经常提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不是真正的好学者。
诗句: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
译文:
比自己优秀的人,通过提问来消除自己的疑惑,这叫做“就正确的道路而求得正直”。
注释:
贤于己者:比自己优秀或聪明的人。
问焉以破其疑:通过提问来消除自己的疑惑。
就道而正:就正确的道路而求得正直。
诗句: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译文:
比自己差的人,通过提问来寻求一点知识,这叫做“在能力差的人那里向知识少的人请教”。
注释:
不如己者:比自己差的人或者学识较少的人。
问焉以求一得:通过提问来寻求一点知识。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在能力差的人那里向知识少的人请教。
诗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
译文:
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通过提问来互相切磋,这就是相互提问、深入探讨,仔细地询问并明确地分辨是非。
注释:
等于己者: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
问焉以资切磋:通过提问来互相切磋。
交相问难:相互提问和讨论疑难问题。
审问而明辨之:仔细地询问并明确地分辨是非。
《书》不云乎:引自《尚书》。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提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问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问题、澄清疑惑、深化理解。同时,提问也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进步。此外,诗中提到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通过提问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总的来说,这首诗鼓励人们积极提问,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