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这首诗描述了左忠毅公(即明朝名臣史可法)在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出没期间,坚守凤庐道(今安徽凤阳)的事迹。诗中通过具体描写左公与将士们共同守御的艰苦生活,展现了他的忠诚、坚毅和高尚的品质。

下面是诗句及翻译: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注释:

  • 崇祯末:指的是明朝末年,是作者所处的时代。
  • 流贼张献忠出没:指流贼张献忠经常出没于蕲州、黄州、潜山、桐城等地。
  •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史可法作为凤庐道的使者奉命守卫凤庐地区。
  • 每有警:每当有紧急情况发生。
  • 辄数月不就寝:每次都几个月不能入睡。
  • 使将士更休:命令士兵们轮流休息。
  • 而自坐幄幕外:史可法自己坐在帐篷外面。
  •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挑选了十名健壮的士兵,让他们两人蹲下来,而他自己则背对他们站着。
  • 漏鼓移,则番代:随着时间的流逝,士兵轮休换班。

以下是译文: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可法作为凤庐道的使者奉命守御。每次有紧急情况,史可法总是几个月不能入睡,命令士兵们轮流休息,而他则独自坐在帐篷外面,选择十个健壮的士兵,让两个士兵蹲下来背对着他站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士兵轮休换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左忠毅公在流贼张献忠出没期间守卫凤庐道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忠诚、坚毅和高尚品质。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将军,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坚守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赞美了左公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精神。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