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数言白云、浮渡之胜,相期筑室课耕于此。康熙己丑,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心融神释,莫可名状。将行,宗六谓余曰:“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时,士女杂至。吾常闭特室,外键以避之。夫山而名,尚为游者所败坏若此!”辛卯冬,《南山集》祸作,余牵连被逮,窃自恨曰:“是宗六所谓也。”

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始荷圣恩,给假归葬。八月上旬至枞阳,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宁,因展先墓在桐者。时未生已死,其子移居东乡;将往哭,而取道白云以返于枞。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观而未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浮山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朋友未生的怀念之情。

诗句:

  1. 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数言白云、浮渡之胜,相期筑室课耕于此。
  2. 康熙己丑,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
  3. 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心融神释,莫可名状。
  4. 将行,宗六谓余曰:“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时,士女杂至。吾常闭特室,外键以避之。夫山而名,尚为游者所败坏若此!”
  5. 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始荷圣恩,给假归葬。八月上旬至枞阳,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宁,因展先墓在桐者。
  6. 时未生已死,其子移居东乡;将往哭,而取道白云以返于枞。
  7. 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
  8. 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观而未能。

译文:
从前我和我的朋友未生都在京师,多次谈起白云和浮渡的美景,相约在这里建筑房屋耕种。康熙己丑年,我来到浮山,我的朋友仍未回来,我独自与宗六大师游玩。每天天气晴朗的时候,我走下山去,岩石的影子倒映在方池中;到了月圆的时候,我坐在华严寺的门廊前看那最高的山峰露出山顶的部分,心中感到舒畅,却无法用言语形容这种感受。将要出发的时候,宗六对我说:“这山的美景,是我亲自经历的,恐怕没有谁能比得上这里。然而有个隐患啊!正逢春天的时候,士女们来这山游玩。我常常关上门闭门不出,用外面的门锁住自己避开他们。这座山如果被叫做白云的话,一定会被游客破坏得不成样子。”辛卯年冬天,《南山集》的祸事发生,我也因此被捕入狱,私下里后悔地说:“这就是宗六说的。”
又过了十二年,雍正甲辰年,我终于得到了皇上的恩赐,准许休假回家安葬。八月上旬我回到枞阳县,选了个日子准备把父亲灵柩迁葬到南京江宁去,因为先祖葬在桐城的缘故。那时我的朋友未生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搬走了,我打算前去吊唁,却只能从白云山返回枞阳。到了浮山,时间已经紧迫了,于是我们商定了一个日期后,就召集了未生的儿子秀一起在宗六大师的居所会面然后一同离开。白云山离浮山三十里,道路曲折艰难,遇到下雨天就无法到达,并且也没有可以住宿的僧舍旅舍,所以我再次想去白云山看看却没有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