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知瀑来处,去处有谁知。
入涧三百尺,莫能穷所之。
雪花舂石色,雾气变岩姿。
可怪奔驰者,徘徊空自奇。

【注释】

华严:佛教宗派,即华严宗。华严瀑布:指华山南面的“华严三瀑”之一。

纵知:纵然。

去处:来处。

涧:山间溪流。

三百尺:形容瀑布的高度。

莫能穷:无法穷尽。

所之:所往之处。

舂(chōng)石色:冲刷着岩石的颜色。

雾气变岩姿:雾气改变了岩石的形态。

可怪:值得奇怪。

奔驰者:奔走疾驰的人。

徘徊:来回走动。

空自奇:白白地感到奇异。

【赏析】

这是一首咏华山华严瀑布之作。诗人从瀑布的源头、流向、高度,以及水对岩石的冲刷作用和云雾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纵知瀑来处”,写诗人对于瀑布源头的好奇与探求。诗人虽然知道瀑布是发源于何处,但对于瀑布的具体位置仍然心存疑惑,想要探寻究竟。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他不断向前探索,直到走到瀑布所在之地。

第二句“去处有谁知”,则写出了诗人在瀑布所在之地,发现其水流向何处却无人知晓的情境。这里的“去处”,不仅指瀑布本身,更是指瀑布的下游,也就是瀑布的终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因为瀑布的尽头并没有被人所知,就像是被隐藏起来一样。

接下来三句“入涧三百尺,莫能穷所之。雪花舂石色,雾气变岩姿”,则是具体描绘了瀑布的景象。诗人将瀑布比作一条长龙,沿着山涧盘旋而下,落差达到三百尺高,水流湍急,仿佛永无止境。同时,诗人还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瀑布的水花如同雪花一般洁白,而周围的雾气则使得岩石的颜色变得变幻莫测。这几句诗通过对瀑布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其壮丽的景象和独特的魅力。

最后两句“可怪奔驰者,徘徊空自奇”,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瀑布的喜爱之情。他认为那些奔忙于世间的人们,应该多留步欣赏这样美丽的景象,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赶路,错过了欣赏美景的机会。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呼吁人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好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华山华严瀑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慢下来享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