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如春梦本无痕,绝塞生还独戴恩。
未必茝兰香共揽,要留姜桂性常存。
百年多难思招隐,半壁殷忧敢放言。
此去刀镮听续唱,迟公归骑向青门。
癸卯(十二日)闺中作诗送我东归,少穆尚书赠诗。次韵而答之。
事情就像春天的梦境,原本就没有痕迹。
独自归来在辽阔的边塞,只因为受到恩惠。
未必是茝兰香共揽,但一定要留下姜桂性常存。
百年多难思招隐,半壁殷忧敢放言。
此去刀镮听续唱,迟公归骑向青门。
注释:
事如春梦本无痕:事情就像春天的梦境,原本就没有痕迹。
绝塞生还独戴恩:独自归来在辽阔的边塞,只因为受到恩惠。
未必茝兰香共揽,要留姜桂性常存:未必是茝兰香共揽,但一定要留下姜桂性常存。
百年多难思招隐:百年多难思招隐,指诗人对时世的感慨和无奈。
半壁殷忧敢放言:半壁殷忧敢放言,指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
此去刀镮听续唱:此去刀镮听续唱,指诗人即将离开,希望有人能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或梦想。
迟公归骑向青门:迟公归骑向青门,指诗人希望有人能像杜甫一样,回到故乡,过上平静的生活。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于癸卯年(1353)九月十六日从家乡出发前所作。当时,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蕃”,将他们驱赶到漠北、西域等地居住,中原汉族人民则被称为“华”,即“汉民”。作者以“闺秋”自喻,表示自己不愿与“汉民”同流合污,而是愿为“蕃人”,回归北方边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民族平等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