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封马鬣何年毁,平楚苍凉暮烟起。
野人斸地闻登登,片石规方土花紫。
谁与斸者刘黄头,一丁不识锄不休。
村学蒙师辨点画,拂拭谛视文钩辀。
最后分明字十二,千三百年乃出地。
大书深刻黄头名,拍手哗然称怪事。
太守嗜古兼嗜奇,闻之亟令施毡椎。
文体犹余六朝习,书法秀整真唐碑。
长沙后人有淑媛,冰雪空闺泪如霰。
半世枯骸托外家,一抔浅土辞乡县。
作志先计发冢年,数虽小误名则传。
何物黄头细民耳,应谶乃在千秋前。
我云此事安足怪,傅会神奇毋乃太。
才人作意夸精能,造物无端弄狡狯。
冰泮滹沱石墨新,人间知有贾夫人。
他年集古重编录,更与黄头记夙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刘黄头行》,下面是它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堂封马鬣何年毁,平楚苍凉暮烟起。
注释:堂上的马鬣被毁,平楚地区荒凉,暮色中烟雾升腾。
赏析:诗的开篇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感慨。野人斸地闻登登,片石规方土花紫。
注释:荒野之中,人们辛勤劳作,一片石上规则方正,土地上开满了紫色的花朵。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勤劳耕作的画面,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谁与斸者刘黄头,一丁不识锄不休。
注释:是谁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呢?一个名叫刘黄头的农夫,即使不认识文字,也要不停地劳作直到太阳落山。
赏析:这句诗通过刘黄头的勤劳形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村学蒙师辨点画,拂拭谛视文钩辀。
注释:村里的孩子们跟随老师学习识字,老师们认真地教导着孩子们辨别字的形状和笔画。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乡村教育的场景,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的尊重和重视。最后分明字十二,千三百年乃出地。
注释:最终清晰地辨认出了十二个汉字,它们已经沉睡了一千三百年才重新出土。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汉字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和保护。大书深刻黄头名,拍手哗然称怪事。
注释:巨大的铭文清晰地刻着“黄头”的名字,村民们惊叹不已,认为这是一件奇怪的事。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铭文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历史文物的关注和好奇。太守嗜古兼嗜奇,闻之亟令施毡椎。
注释:太守对古代文物有着极大的兴趣,他听闻此事后立即下令为文物铺设地毯并使用锥子进行挖掘。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太守对于文物的珍视和热情,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文体犹余六朝习,书法秀整真唐碑。
注释:文章风格仍然保留着六朝时期的特色,书法则优美整洁,堪比唐代的碑文。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文物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长沙后人有淑媛,冰雪空闺泪如霰。
注释:长沙的后代中有位贤淑的女子,她因悲痛而泪如霰雪般冰冷。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人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半世枯骸托外家,一抔浅土辞乡县。
注释:半生的时间都在外漂泊,死后只留下了一小撮尘土,告别了家乡的土地。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愁别绪的理解。作志先计发冢年,数虽小误名则传。
注释:确定埋葬的年份是首要的任务,虽然计算的数字稍有误差,但名字得以流传下去。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人物的行动描写,展现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执着。何物黄头细民耳,应谶乃在千秋前。
注释:那些所谓的“黄头”百姓只是普通人而已,他们应该预言的事情却在千年之后才显现出来。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人物身份的判断,揭示了对历史真相的质疑和反思。我云此事安足怪,傅会神奇毋乃太。
注释:我认为这些所谓的奇迹不足为奇,过分的迷信才是荒谬的。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事情的评价,表达了对盲目迷信的批判和思考。才人作意夸精能,造物无端弄狡狯。
注释:有才的人总是夸耀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造物主却无缘无故地捉弄人。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无知。冰泮滹沱石墨新,人间知有贾夫人。
注释:冰块开始融化,滹沱河的水面上出现了新的墨迹,人们终于知道世上竟然有贾夫人这样的女子了。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真相的追寻和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