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识金银气,千古铜山是祸胎。
舞或能工长在袖,债如可避苦无台。
只缘腐木虫先附,莫怪闻膻蚁自来。
至此补牢应一悔,始知奴辈利吾财。
【注释】
感事:感念世事。何人不识金银气:谁不知道金玉珠宝的富贵气息?
长在袖:常在衣袖里。
腐木虫先附,闻膻蚁自来:蛀虫先蛀了腐朽的木头,苍蝇、蚂蚁闻到肉的气味自然飞来。
至此补牢应一悔,始知奴辈利吾财:到了这个时候才后悔,才知道那些奴才们贪图自己的钱财。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某些人的贪婪无耻行为的辛辣讽刺。全诗以“感事”为题,从铜山、金钱、蛀木、蠹虫、苍蝇、蚂蚁等几个比喻入手,形象地揭示了那些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奴才们,他们为了个人的贪欲和私利,不惜败坏风气,腐蚀社会,最终导致身败名裂的结局。
首句“何人不识金银气,千古铜山是祸胎”,用“金银气”这一喻体来形容那些贪官污吏们的贪心与狡诈,指出他们的丑恶本质;用“铜山”这一喻体来比喻当时的朝政,指出他们祸国殃民的本质。两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贪官污吏们的强烈愤慨之情。
第二句“舞或能工长在袖,债如可避苦无台。”通过“舞”与“债”、“长”与“苦”两组词语进行对比,进一步揭露了贪官污吏们的虚伪与狡猾。他们虽然表面上装得风度翩翩,但实际上却在暗中谋取私利,而当面临困境时又想方设法地逃避责任。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使得这些贪官污吏们的丑行更加突出。
第三句“只缘腐木虫先附,莫怪闻膻蚁自来。”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贪官污吏们的丑态百出。他们就像蛀虫一样,总是首先钻入腐败的木桩中;而像苍蝇、蚂蚁这样的生物也常常被他们吸引而来。这里的“只缘”一词强调了贪官污吏们的行为是有原因的,而“莫怪”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现象的不满和谴责。
第四句“至此补牢应一悔,始知奴辈利吾财。”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总结与反思。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应该及时醒悟并改正;而那些贪官污吏们只顾自己的私利,却忽略了国家的安危和社会的稳定,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贪官污吏们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贪官污吏们的丑恶行径以及他们所造成的危害。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