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矫矫云中龙,当霄吐气飞白虹。
长安人海时自雄,天下健者惟董公。
局天蹐地羞庸庸,高岩巨壑生松风。
二子论文非苟同,炯然各具双青瞳。
新城秀水两宗工,南施北宋争云从。
四家几欲千古空,后生小子多悯慵。
偏将腐草嗤祝融,此如人已登岱峰。
我犹侈口谈东蒙,吁嗟菲薄真何衷。
师门弟子身可终,安能粪壤污鸿蒙。
近睹二子开心胸,其光奕奕声隆隆。
人间得此如駏蛩,何当鞭石东海东。
相携大醉蓬莱宫,慎无笑我心有蓬。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赠给董竹溪和王兰畹两位孝廉的作品。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二句:
- “王郎矫矫云中龙”:王兰畹如同云端中的神龙,英俊非凡。
- “当霄吐气飞白虹”:王兰畹的才华如同从天空中喷出的白虹般耀眼。
第三、四句:
- “长安人海时自雄”:王兰畹在长安(今西安)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自信而骄傲。
- “天下健者惟董公”:董竹溪是天下最杰出的人物。
第五、六句:
- “局天蹐地羞庸庸”:董竹溪在狭小的环境中也不失威严,不愿与平庸之人为伍。
- “高岩巨壑生松风”:他的品格如同高山上的松树,坚韧不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第七、八句:
- “二子论文非苟同”:董竹溪和王兰畹在论文上的观点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炯然各具双青瞳”:他们的眼睛明亮如双青色瞳孔,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第九、十句:
- “新城秀水两宗工”:新城和秀水都是董竹溪和王兰畹擅长的地方,他们的成就无人可比。
- “南施北宋争云从”:南施和北宋都以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第十一、十二句:
- “四家几欲千古空”:这四位名家几乎要被世人遗忘了。
- “后生小子多悯慵”:年轻的学者们大多感到懒惰,缺乏进取心。
第十三、十四句:
- “偏将腐草嗤祝融”:即使是那些腐朽的事物,也有人会嘲笑它们,就像董竹溪和王兰畹一样。
- “此如人已登岱峰”:他们就像已经登上泰山顶峰的人,不可一世。
第十五、十六句:
- “我犹侈口谈东蒙”:王世贞仍然自豪地谈论着东方的美景。
- “吁嗟菲薄真何衷”:感叹自己对知识的轻视是多么的无知。
第十七、十八句:
- “师门弟子身可终”:作为师门的弟子,即使不能成名成家,也应该努力修行。
- “安能粪壤污鸿蒙”:怎么能像粪土一样玷污这个伟大的天地呢?
第十九、二十句:
- “近睹二子开心胸”:最近看到了这两位年轻人心胸开阔,充满激情。
- “其光奕奕声隆隆”:他们的才华如同雷霆,声势浩大。
第二十一、二十二句:
- “人间得此如駏蛩”:在这个世界上,能够遇到这样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
- “何当鞭石东海东”:何时才能像东海之滨的骏马那样,驰骋疆场,勇往直前?
第二十二、二十三句:
- “相携大醉蓬莱宫”:与他们一起畅饮于蓬莱宫中,尽情欢乐。
- “慎无笑我心有蓬”:千万不要笑话我内心向往自由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对董竹溪和王兰畹两位孝廉的赞誉之作。诗人通过描绘二人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质,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