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七秩返长空,灵墓前年葬邑东。
回溯太君多懿德,愧无椽笔辟幽衷。
赵伯母张太夫人成主之期赋诗三章
年逾七秩返长空,灵墓前年葬邑东。
回溯太君多懿德,愧无椽笔辟幽衷。
注释:
年逾七秩:年龄超过了七十岁。
返长空:回到天空(比喻回到了人间)。
灵墓:指已故的母亲的墓地,坟墓。
回溯太君:回想母亲(太君是敬称母亲的词)的美德。
愧无椽笔辟幽衷:惭愧没有才能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以诗文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辟,通“譬”,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为赵伯母张太夫人的逝世而写的哀悼之作。诗人通过对赵太夫人一生的赞美,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悲痛之情。
首句“年逾七秩返长空”,诗人用“归返”一词来形容赵太夫人的离世,既表现了她生命的终结,又暗含了其精神永存于世间的意思。接着,诗人描述了赵太夫人生前的高尚品德:“灵墓前年葬邑东”,这里描绘了赵太夫人安祥地躺在她的墓地上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伟大的女性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二句“回溯太君多懿德”,诗人通过回顾赵太夫人的生平事迹,赞颂了她高尚的德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里的“回溯”一词,既是对赵太夫人一生的回顾,又是对其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一句“愧无椽笔辟幽衷”,诗人用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自己无法用笔墨完全表达出对赵太夫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里的“椽笔”指的是能工巧匠的手艺,比喻诗人的才艺;“辟幽衷”则是诗人试图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尽管诗人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仍然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赵太夫人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赵太夫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死离别的庄重与肃穆,以及对逝者遗志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