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天险郁嵯峨,天外三峰俯大河。
六国笙歌明月在,五陵冠剑夕阳多。
时来杰士能扪虱,事去将军竟倒戈。
终古丸泥凭善守,英雄成败感如何。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或能反映主题的词句,加以解释和分析。同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潼关”意思是:潼关是一处险要关口;天险指潼关地势高峻,黄河流经此地时,水势湍急。
“郁嵯峨”意思是:形容地势高大,形势险恶。
“三峰俯大河”意思是:潼关外有华山三座山峰耸立于黄河之旁。
“六国笙歌明月在”意思是:战国时期,秦国灭了六国,当时人们还沉浸在亡国的悲痛之中,常常以笙歌唱出亡国之音,抒发亡国之悲。
“五陵冠剑夕阳多”意思是:长安城附近是西汉帝王陵寝所在之处,这里曾是权臣显贵云集之地。他们在这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经常挥舞着佩剑,吟唱着歌曲。
“时来杰士能扪虱”意思是:英雄豪杰来到的时候,能像普通人一样从容不迫地谈笑。“扪虱”,比喻谈笑自如。
“事去将军竟倒戈”意思是:当事情败露之后,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将领也纷纷投降。
“终古丸泥凭善守”意思是:自古以来,善于防守的,才能使敌人望而却步。
“英雄成败感如何”意思是:英雄豪杰的兴衰成败,令人感叹。
【答案】
①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雄伟景象和它所见证的历史变迁。
②“天险”指的是地势的险峻,“郁嵯峨”则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恶;“三峰”指的是华山的南、北、东三峰,“俯大河”则写出了潼关的地理位置及其险要。
③“六国”、“五陵”指的是历史上秦灭六国后,留下的遗迹;“琴瑟琵琶”、“笙竽箫管”则是指当时的音乐文化。
④“时来”指英雄豪杰到来之时;“事去”则表示事物败落之时。⑤“终古”指永远;“丸泥”则是古代用来筑城的黏土;“善守”,则指善于守卫。
⑥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借咏潼关,抒写了作者的感慨与不平。
第一联写潼关的险要地势,以及其地理位置对于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联通过六国灭亡、五陵冠剑等历史典故,写出了潼关见证了多少兴替更迭的历史沧桑。
第三联中,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认为英雄豪杰来到的时候,能如普通人一样从容不迫地谈笑;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当事情败露之后,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将领也纷纷投降。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兴替无常、功过是非难以评说的慨叹。
第四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替的看法:自古以来,只有擅长防守的人才能使自己免遭攻击。
最后一句“英雄成败感如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成败的感受:英雄豪杰的兴衰成败,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