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弗穷理,泥古辞易谬。
炎汉四百年,尺土皆封堠。
胡云当涂高,正统反相授。
堂堂司马公,乃书亮入寇。
朱三亦继唐,此弊孰为救。
青史不足凭,挂一乃万漏。
悲风蟂矶岸,空江泻寒溜。
望帝魂不归,啼痕寄猿狖。
嗟无两舟米,不得纪蜀后。
诗句解析与译文
读史偶成
读史弗穷理,泥古辞易谬。
炎汉四百年,尺土皆封堠。
胡云当涂高,正统反相授。
堂堂司马公,乃书亮入寇。
朱三亦继唐,此弊孰为救。
青史不足凭,挂一乃万漏。
悲风蟂矶岸,空江泻寒溜。
望帝魂不归,啼痕寄猿狖。
嗟无两舟米,不得纪蜀后。
注释与赏析
读史偶成:
读历史时无法穷尽其深意,过于拘泥于古代的言辞易导致错误。
炎汉四百年,尺土皆封堠:
炎汉(指东汉)存在了四百年,但所有土地都被用来筑起了边界的哨所。
胡云当涂高,正统反相授:
胡人势力在朝中占据高位,但正统观念却反而被他们所取代。
堂堂司马公,乃书亮入寇:
司马光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却记载了诸葛亮入侵的故事。
朱三亦继唐,此弊孰为救:
朱温(朱三)也继承了唐朝的统治,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弊病呢?
青史不足凭,挂一乃万漏:
史书记载虽然众多,但往往只有关键之处被记录,很多细节和遗漏则无从考证。
悲风蟂矶岸,空江泻寒溜:
悲凉的风吹拂着江边的岩石,江面寒冷的水波不断流淌。
望帝魂不归,啼痕寄猿狖:
望帝(传说中的蜀王)的灵魂不能回归故乡,他的痛苦和泪水都寄托在了猿猴的身上。
嗟无两舟米,不得纪蜀后:
可惜没有多余的船只运送粮食,无法记录下蜀国后来的历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的真实与书本的记载来表达作者对历史书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遗漏的担忧。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公正书写历史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