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山荒岁屡更,家王遗像肃朱甍。
萧森锦树秋风色,帖妥涛江白日声。
欧史世家难尽信,龙门年表有公评。
顺天不独能存祀,犹仗临安作宋京。

吴越武肃王祠

石镜山的荒废岁月里,王的画像年复一年地更换着朱红色的屋脊。
萧森繁茂的锦树,在秋风的映衬下展现出一种凄凉的色彩;涛江的白日之声,在秋日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

欧史世家难以全部相信,但龙门年表却有公论可依循。
顺应天意并非仅存祀庙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临安来保存宋国的基业。

注释:

  1. 石镜山:指绍兴市柯岩区的石镜山风景名胜区,因山形酷似镜子而得名。
  2. 家王遗像:指吴越王钱俶(chù)的画像,他曾被加封为“忠懿王”,故称。
  3. 肃朱甍(méng):形容王的画像颜色庄重,朱红的屋脊显得十分威严。
  4. 萧森:形容树木繁茂、高大而密集的样子。
  5. 帖妥:贴切妥当,这里指将画像安置得当。
  6. 涛江:指钱塘江,钱塘江上有著名的雷峰塔,诗人以此代指杭州。
  7. 欧史:即《新唐书》(欧阳修撰),是唐代的正史之一。
  8. 龙门年表:指宋代学者郑樵所著的《通志》中的年表部分,郑樵以严谨的态度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9. 顺天:顺应天命,这里指遵循历史规律或自然法则。
  10. 宋京:指宋朝都城开封,诗人在这里用“宋京”暗指南宋王朝的首都。

赏析:
这首诗是对吴越武肃王祠的描述。首句描述了石镜山的荒废岁月里,王的画像年复一年地更换着朱红色的屋脊,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第二句描绘了萧森繁茂的锦树在秋风中展现出一种凄凉的色彩,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句则通过描写涛江的白日之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第四句提到了欧史世家难以全部相信,但龙门年表却有公论可依循,暗示了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得出的结论。第五句顺应天意并非仅存祀庙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临安来保存宋国的基业,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以石镜山、锦树、涛江等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独特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同时,诗歌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历史真相探寻的深深忧虑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