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耻败棋,靴刀引决更何悲?
君臣鳌背仍同国,生死龙胡肯后时?
事去终嗟浮海误,身亡犹叹渡河迟。
关张无命今犹昔,筹笔空烦异代思。

注释:

  1. 后秋兴八首:这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间所作,共八首。
  2. 壬寅:唐肃宗至德二年,即757年。
  3. 癸卯:唐肃宗至德三年,即758年。
  4. 讹言:谣言。
  5. 鼠忧泣血: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
  6. 感恸:因悲伤而心惊胆战。
  7. 犹冀:还希望。
  8. 君臣:指皇帝和大臣们。
  9. 生死:指生与死。
  10. 鳌背:大龟的背甲,比喻国家的安危。
  11. 胡:古代对匈奴人的称呼。
  12. 浮海误:比喻国家的命运像海一样浮动不定。
  13. 身亡:指自己死亡。
  14. 渡河迟:比喻国家灭亡的时间比预想的要晚。
  15. 关张:关羽和张飞,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
  16. 筹笔:比喻深思熟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至德三年(758年)所作,共八首,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君臣关系的忧虑。
    前四句以“自古英雄耻败棋”开头,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赞赏之情。他认为,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都不愿意失败,因为他们知道败局的后果有多么严重。这里的“棋”,既指战争,也比喻国家的命运。
    接下来四句,诗人以“靴刀引决更何悲”为题,表达了他对于皇帝和大臣们的忧虑之情。他认为,即使他们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无法摆脱国家的困境。这里的“靴刀”,既指皇帝的权威,也比喻国家的命运。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君臣鳌背仍同国”为题,表达了他对君臣之间关系的忧虑之情。他认为,即使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共同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但国家的命运仍然无法摆脱危机。这里的“鳌背”,既指国家的安全,也比喻国家的安危。
    然后四句,诗人以“生死龙胡肯后时”为题,表达了他对生死观念的思考。他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即使人们想要逃避死亡,但最终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这里的“龙胡”,既指生死,也比喻国家的存亡。
    接着四句,诗人以“事去终嗟浮海误”为题,表达了他对历史发展的忧虑之情。他认为,即使人们想要改变历史的进程,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无法实现。这里的“浮海”,既指国家的命运,也比喻国家的兴亡。
    然后四句,诗人以“身亡犹叹渡河迟”为题,表达了他对国家灭亡时间的担忧之情。他认为,即使人们想要尽快结束战争,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无法实现。这里的“渡河”,既指战争,也比喻国家的存亡。
    最后四句,诗人以“关张无命今犹昔”为题,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关注之情。他认为,虽然关羽和张飞已经去世,但他们的事迹仍然被后世所传颂。这里的“关张”,既指关羽和张飞,也比喻英雄人物。
    这首诗通过对英雄、君臣、生死等概念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