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短心长笑镜丝,摩挲皤腹帽檐垂。
不知人世衣冠异,只道科头岸接。
【释义】
头发短而心肠长,笑镜丝般地摩挲;皤腹(满肚子)的帽子,下垂着帽沿。不知道人世间衣冠不同,还以为是科头岸上披头散发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当时诗人在金陵,有感于自己年老体衰而仍要装出一副儒雅的姿态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自嘲诗。
“发短心长笑镜丝”,这是说,自己头发短,但心事却很长,就像笑时脸上的皱纹像镜中的线一般。发短意深,发短情长。“心长”是说自己年纪虽老,但对世事还存有一份希望。“笑镜丝”是说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还像年轻时那样爱笑,只是笑的时候眼角的皱纹多了,就像镜中的丝一样。
“摩挲皤腹帽檐垂”,是说自己正用右手摸下巴上的胡子,左手则摸着那顶帽檐已经垂下的帽子。这两句写自己的仪态,显得颇为滑稽可笑。“皤腹”是说自己肚大如斗,形象地表现出自己的老态龙钟。“髭须摩挲”是说自己胡须很长,且有些稀疏。“帽檐垂”是指自己头上戴的那顶帽子的檐边垂了下来。这两句写自己的外貌,显得颇为滑稽可笑。
“不知人世衣冠异”,意思是说,自己不知道人世间的衣冠是多么的不同和繁琐。“衣冠”(衣着和冠冕)是古代人的服饰。“衣冠”是泛指穿戴在身上的衣服和帽子。这句是说自己对于人世间的衣冠制度一无所知,只以为人们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跟自己年轻时没有什么两样。“只道科头岸接”的意思是说,自己只知道把头发束成髻(一种把头发盘绕起来编成的一种发型),以为这样便可以算得衣冠整齐了。“科头”是指不戴帽子,将头发束成髻。“岸接”是指将两鬓的头发也束在一起,与后脑勺连在一起,形成一绺。“”是一种古时的头巾。这句是说自己不知道现在的人是怎样打扮的,以为把头发束成髻,两鬓束在一起就可以算得衣冠整齐了。
这首诗通过自述其衰老的容颜、举止及对人世衣冠的无知,表达了诗人晚年的无奈和感慨。同时,通过对自身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人生境遇的认知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