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仲巡两河,揽辔出西台。就寇方燎原,宛雒荡劫灰。
移师围大梁,投鞍成覆敦。登陴七昼夜,死守凭崔嵬。
累卵我势急,中目贼焰推。保汴唯汝劳,国功帝念哉。
遂膺全豫寄,旌节焕昭回。解严逾夏秋,悉众贼复来。
长堑截飞鸟,巨炮轰殷雷。潜队穿地裂,梯冲舞风颓。
及堞骨相柱,薰穴尸成堆。负户我告病,濡褐敌未衰。
是时诸道兵,左次大河隈。半夜朱仙镇,十万溃喧豗。
沈城声援绝,馈运甬道隤。擂石尽发栋,陈焦资炊骸。
噬指徒恸哭,大临谁告哀。河伯为解围,洪流夜击礌,我师既北徙,贼戈亦南回。
优诏许休沐,宠秩旌厥能。还家甫抹马,虏入沂城隳。
抗辞骂凶丑,并命捐匹侪。吁嗟忠壮士,纠缠罹凶灾。
贼锋乍撞㧙,奴刃旋提捶。自从兵兴后,屠溃自相偕。
金柝不夜击,和门尝昼开。九攻敌已穷,三板志不乖。
【注释】
三良:指周朝的忠臣,在平叛中牺牲。高侍郎:即高适,字达夫,唐朝著名诗人。平仲:指杜甫。巡:巡视。西台:指御史台。就寇方燎原:贼兵正在放火焚烧。宛雒:古地名,这里指洛阳一带。荡劫灰:烧掉了一切,只剩下灰烬。移师围大梁:调集部队包围大梁(今河南开封)。投鞍成覆敦:放下马鞍,把盾牌当作枕头用。登陴:登上城墙。七昼夜:七天。死守凭崔嵬:凭借高峻的城墙坚守。累卵我势急:形势危急如同堆垒起来的蛋。中目贼焰推:眼睛被火焰熏黑,形容战斗激烈。保汴唯汝劳:保卫黄河,只有你一个人辛劳。国功帝念哉:国家的功劳皇帝会记住的。遂膺全豫寄:于是接受了全部豫州。旌节焕昭回:旗帜和指挥棒都闪闪发光。解严逾夏秋:解除戒严,过了秋天。悉众贼复来:把所有的军队又调了回来。长堑截飞鸟:长堑壕用来拦截飞鸟,即挖壕沟。巨炮轰殷雷:大炮轰鸣,声震如雷。潜队穿地裂:潜伏的骑兵穿地而过。梯冲舞风颓:梯子冲车在狂风中飞舞,摧毁敌人的营垒。及堞骨相柱:到达城垛时,用木桩支撑住身体。薰穴尸成堆:尸体堆积如山。负户我告病:我背着门板告诉敌人我要生病。濡褐敌未衰:穿着湿布衣服的敌人还没有倒下。是时诸道兵:此时各道的军队。左次大河隈:驻扎在黄河边的要地。朱仙镇:在今天的河南开封市附近。十万溃喧豗:有十万人马溃乱逃跑。沈城声援绝:城中的声援已经断绝。馈运甬道隤:粮草供应的道路已经中断。擂石尽发栋:擂鼓的声音响彻云霄,好像楼阁的屋顶都被击毁了。陈焦资炊骸:烧掉锅灶,把骨头烧成了灰。噬指徒恸哭:徒手捶胸痛哭。大临谁告哀:大难临头,谁来为我哀悼呢?河伯为解围,洪流夜击礌:河水为我军解围,夜晚像打石头一样击打贼兵。我师既北徙:我军已经向北撤退。贼戈亦南回:贼兵也向南回撤。优诏许休沐:皇帝下诏书允许他休息沐浴。宠秩旌厥能:赏赐爵位,表彰他的才能。还家甫抹马:回到家乡刚刚卸下盔甲骑马。虏入沂城隳:敌军进入临沂城而毁坏了它。抗辞骂凶丑:高声斥责那些凶恶的人。并命捐匹侪:同时命令部下抛弃个人恩怨。吁嗟忠壮士,纠缠罹凶灾:叹息说这些忠勇的士兵,却遭受不幸遭遇。贼锋乍撞㧙,奴刃旋提捶:贼兵突然发起攻击,奴隶般的士兵挥动武器反击。九攻敌已穷,三板志不乖:连番攻打敌人,斗志并不衰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残酷性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诗作。全诗以“三良”起兴,写平旦巡视两河,然后叙述战事的发展,最后总结战争的胜负得失,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
首联先总揽全局,点出“三良”,再从“巡”到“围”,“就”、“移”、“登”等字眼,层层推进,渲染气氛,使全诗笼罩着一股紧张悲壮的气氛。
颔联写叛军肆虐,城池焚毁,将士们浴血奋战。他们身披甲胄,背倚城堞,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颈联写将士们在激烈的战斗中,仍坚持不懈,誓死保卫国家。
尾联写敌军虽然暂时退却,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并未减弱,他们决心继续战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刻画,表达了将士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