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榼田闲彳亍来,墓门荒径没蒿莱。
白头孙子斜阳里,料得今生到几回。
注释:
携榼(kē):携带酒壶。榼,盛酒器。
田闲:田间的闲暇时间。
彳亍(chì chù):步行。
蒿莱:指杂草。
料得:料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老人在上坟时的情景。他手持酒壶,漫步于田间的小路,来到了墓地门前。这里已经荒废多年,只有杂草生长。夕阳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坟墓旁休息,他料想自己这辈子能来上坟的次数并不多。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老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携榼田闲彳亍来,墓门荒径没蒿莱。
白头孙子斜阳里,料得今生到几回。
注释:
携榼(kē):携带酒壶。榼,盛酒器。
田闲:田间的闲暇时间。
彳亍(chì chù):步行。
蒿莱:指杂草。
料得:料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老人在上坟时的情景。他手持酒壶,漫步于田间的小路,来到了墓地门前。这里已经荒废多年,只有杂草生长。夕阳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坟墓旁休息,他料想自己这辈子能来上坟的次数并不多。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老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隆裕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一》是诗人黄锡朋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作者对隆裕皇太后深切的哀悼之情。具体如下: 1. 诗词原文: 神驭三山杳,悲怀四海同。 徽音殊未远,火德已云终。 名免佥降表,魂犹恋故宫。 无穷家国恨,邢尹更交攻。 2. 关键词解说: - 神驭三山杳:“神驭”是指皇帝的灵座,“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里用以象征帝王的仙逝之地。"杳"意味着消失得无影无踪
吾乡李侍御,落落古难追。 独得应官暇,甘为俗士师。 升车范孟博,置驿郑当时。 一样皋比座,清风孰等夷。 注释: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今天的江西赣州。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鹿洞书院二首 其二》。“吾乡李侍御”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家乡,即现在的江西省。“落落”形容李侍御的才情高洁难以企及。“应官”指在官府任职,“应官暇”是指有空闲时间去学习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 其二十一 红尘飞十丈,中有子云居。 座设谈经席,门多问字车。 烟花春晼晚,水竹境萧疏。 胸次有真乐,何须问宿储? 注释: 红尘:指尘世,人间。 子云:即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谈经:研究经书。 晼晚:傍晚。 水竹:指竹林和流水。 胸次:心胸。 真乐:真正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在喧嚣的人间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净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1. 揖让开新室:这里“揖让”指的是谦让、推辞,而“开新室”则意味着开启新的时代或局面。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开创新局面的意愿或姿态。 2. 威仪尚汉官:这里的“威仪”指的是威严和仪态,而“尚汉官”则意味着尊崇汉朝的官员或制度。整句诗可能暗指对汉代文化的尊重或怀念。 3. 凄凉衔玉诏:这里的“凄凉”表达了悲伤或哀婉的情绪,“衔玉诏”则意味着手持或承载着皇帝的诏书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异乡风情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雄郡海东角,中宵闻市声 - 雄郡: 雄壮的郡城,指代某地的首府或中心城市。 - 海东角: 地理位置在海边的东边,形容位置偏远或独特。 - 中宵: 深夜时分。 - 闻市声: 听到市场上的声音,暗示夜晚的市场活跃。 2. 春鲜菜花鲚,乡味荔支蛏 - 春鲜菜花: 春天新鲜的菜肴,可能是某种地方特色的春季菜品。 - 菜花鲚:
【解析】 “传道宗洙泗,谈经迈汉唐”是说传授儒家经典,继承孔子的道统;谈论儒家经典,超越汉代和唐代。这里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也表明了作者要发扬光大儒家学说的决心。 “翠战千林叶,红颓百尺墙。”两句写景色。“翠”与“红”都是借代手法,以形容树木的颜色。“翠”,指青绿色,此处用以形容松柏苍翠。“红”指红色,此处用以形容山石的红色,暗喻山色之秀美,亦借以形容书院的宏伟。 “杏坛留小影,风带认吴装
彭泽 千万峰围斗大城,遗踪何处访渊明? 愁无白酒倾杯酌,尚有黄花绕径生。 山指双姑摇黛影,江流九派走涛声。 一家一缕炊痕白,衬出云闲夕照晴。 注释: 彭泽:即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末为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场黑暗腐败而辞官归田。 千万峰围斗大城,遗踪何处访渊明? 译文: 千万座山峰环绕着一座宏伟的城池,我四处寻找陶渊明的足迹。 愁无白酒倾杯酌,尚有黄花绕径生。 译文: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落叶下如雨,斯人不可攀。 - 注释: 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般密集,这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却也让人感到孤独无助,无法接近这样的美景。 - 译文: 秋叶纷飞,如雨般降落,使人无法亲近。 2. 红藏前代寺,翠拥隔江山。 - 注释: 红色代表着过去和历史,寺庙中收藏着这些历史的见证;绿色则代表自然,周围环绕的是远隔的山丘和河流。 - 译文:
【注释】 月湖:位于苏州城西南的沧浪区。 雉堞(zhi è):古代城墙上用于瞭望和报警的小土台子,这里指代城墙。 浸湖光:湖水映入城墙之中。 盈盈水一方:形容水面清澈透明。 烟波狂客墅:别墅周围环绕着烟雾般缭绕的湖水。 衮绣:华丽的锦绣服饰。 相公堂:官邸。 江柳作新态:江面上的柳树在春天呈现出新的形态。 野花吹古香:野花散发出古老而迷人的香气。 旧时觞咏地:昔日文人雅集的地方。 【译文】
西涯 涓涓细濑胜尘沙,路转城阴水两叉。虾菜亭空荒渚卸,藜光桥古御街斜。长空叆叇天如墨,老树蒙茸雪作花。今古诗人多聚此,玉延亭外即西涯。 译文 涓涓溪流清澈胜过尘沙,道路转过城垣的暗影,看到两条岔流的水。 虾菜亭子已经空荡无人,在荒岛上卸下了渔网,藜光桥古老的街道被斜阳映照着。 天空中云雾缭绕,如同黑墨水般浓重,老树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像树上挂满了雪白的花。 今天许多诗人聚集在这里
【注释】 太仓:今江苏太仓县。昆山:在今江苏昆山县南。 荻花如雪战秋飙(biāo):荻花飘落如积雪,随风飞舞,像在与秋风搏斗。 蟹舍鱼庄一望遥:螃蟹的住宅、鱼的庄园远远望去。这里指江边的水乡风光。 看到峰回溪转处,夕阳红上最高桥:看到山峦起伏,溪流曲折处,夕阳映照着最高的桥梁。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太仓昆山一带的景色图。首句写荻花飘落如雪,随风飞舞,仿佛在与秋风搏斗
以下是对这首诗“舟行太仓昆山之闲即目四首”的逐句翻译,包括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 - 诗句解读: - 名山眼底峙崚嶒:形容山脉高耸入云,巍峨壮丽。 - 烟雨迷离玉气蒸:烟雾缭绕,如梦如幻,如同美玉般温润。 - 宝燕才人终寂寞:比喻才华横溢的人最终孤独。 - 临风不见阁三层:面对风吹不到的地方,暗示着高处不胜寒。 - 译文: - 名山巍峨立眼前,云雾缭绕如仙境。 - 烟雾弥漫似梦幻
【注释】 舟行太仓昆山之闲即目四首:这是诗人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游览时所作的诗。昆山:指苏州西南的昆山县,是吴王阖闾所筑的都城。嘉定城:嘉定,今属上海市,在昆山县北,古称“姑苏”。先贤:先代的贤人。精诣:高超的造诣。瓣香:佛教语,谓献花供佛。都零落:全部凋零。贶:赠与,惠赐。后生:年轻的学者。 【赏析】 此诗前两联写景,末联抒情。首句起得突兀,但细味之下,却有深意存焉。“小小”两句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首句“痴云不散漏微阳”: - 关键词:“痴云”指的是天空中聚集的厚重云层。 - 解析:此句描述的是一幅清晨的景象,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微弱的光芒。这里的“痴云”形象地描绘了早晨云层的厚重和不易消散的特性,而“漏微阳”则生动地表现了阳光穿透云层的情景。 2. 次句“估客帆开叶叶张”: - 关键词:“估客”指的是长途贩运商品的商人。 - 解析
【注释】 匡庐:在江西省。杂诗五首:作者自序,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1079年)夏初。 四合苍峦气郁蒸:四面是青山环绕,山势重叠,郁郁葱葱。 侧峰横岭日层层:侧面的山峰,横列的岭脊,太阳照射着层层叠叠的云霞。 云开衡岳昌黎事:云雾散开,显出了雄伟的南岳衡山。 只恐鲰生力未能:恐怕我这个平庸之辈,没有能力完成这个壮举。 鲰生:指自己。 【赏析】 “四合苍峦气郁蒸”,这两句写庐山四周的群山
【注释】 匡君: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庐山因山形似匡,又名匡庐。 果然:果真如此。 诚意达:真心实意,至诚无欺。 扫尽朝阳归岭云:扫除了早晨的云雾,露出山峦。 欲现庐山真面出,不教天际着尘氛:想要展现庐山的真实面貌,不让尘埃玷污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登上匡庐,观赏四周美景,抒发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庐山的秀美和高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