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禾黍罢耕耘,更向林邱任斧斤。
锦树槎枒临绝壁,劳歌高下逐流云。
荒山作雨秋将老,野鸟鸣峦路不分。
何处牧童初学笛,一声清切彻高雯。
诗句解读:
- “远山樵唱” -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专注于山林生活的场景。樵夫在远处山区歌唱,象征着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 “收回禾黍罢耕耘” - 这里的“禾黍”指农作物,暗示农耕的结束。诗人通过“罢耕”表达了一种对农耕劳作的放弃或是回归自然的倾向。
- “更向林邱任斧斤” - “林丘”指的是山林,诗人表示愿意在山林中尽情挥舞斧头,进行砍伐。这里的“任斧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 “锦树槎枒临绝壁,劳歌高下逐流云” - 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繁花似锦的树木生长在绝壁上,歌声随着流动的云彩高低起伏。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 “荒山作雨秋将老” - “荒山作雨”形容秋天的雨给荒凉的山带来生机,而“秋将老”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这一句可能寓意着岁月的变迁或生命的轮回。
- “野鸟鸣峦路不分” - 野鸟在山间自由飞翔,它们的叫声与山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宁静而自由的画面。这句话表现了自然界生物的和谐共存。
- “何处牧童初学笛” - “牧童”是乡村中的常见景象,而“初学笛”则暗示了乡村生活的纯真和朴实。这句可能表达了对简单乡村生活的向往。
- “一声清切彻高雯” - 最后,诗人以“牧童初学笛”的情景为引子,描述其笛声清晰而纯净,穿透云霄直达天际。这里的“高雯”可能是指高高的云端,象征音乐的高远与纯粹。
译文:
远离山巅的樵夫唱着歌,结束了耕作的繁忙,转而在山林间自在地挥舞着斧头。繁花似锦的树木生长在陡峭的峭壁上,伴随着飘动的云朵,歌声高低起伏。荒芜的山岭在秋风中迎来了一场春雨,岁月渐行渐远,仿佛一切归于宁静。山谷里的小径被落叶铺满,野鸟在其间欢快地歌唱,与山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和谐的景象。谁能知道在那遥远的山野里,有个孩子正学习吹奏新买的竹笛?他的笛声清脆悠扬,穿透了层层云霄直上九重天。
赏析:
这首诗以樵夫的生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风景图。从“收禾黍”到“任斧斤”,诗人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淡薄以及回归自然的决心。随后的几句,如“锦树槎枒临绝壁”,“荒山作雨秋将老”,“野鸟鸣峦路不分”,都生动地刻画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致和生命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和诗意。
最后两句“何处牧童初学笛,一声清切彻高雯”则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中,那悠扬的笛声似乎穿越了云层,直达天际。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摹,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