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顾今谁在,相逢倍黯然。
西台哭自恸,东海蹈谁怜。
靡骋悲天马,衔哀托杜鹃。
芙蓉照秋水,还上钓鱼船。
【注释】
厨顾:指厨房。今谁在:现在还有谁在。厨,通“粥”,即粥饭。顾,通“怙”,依赖,依靠的意思。
相逢倍黯然:相逢时倍增惆怅悲伤。倍,更加。
西台:指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曾因获罪下狱,被流放至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路过湖北黄州,当地官员为他饯行。这里指黄州刺史李邕。恸,悲痛。
东海:指东晋孝武帝的孙子司马德文,因受司马道子迫害,被迫投奔北魏,后死于沙漠,葬于沙漠南边的广武山。蹈:蹈履。怜,同情。
靡骋:无施展。悲天马:指杜甫《秋兴八首》诗中说的“天马来草原”,“万里无人烟”。衔哀:衔恨。杜鹃:即杜鹃鸟,又名“子规”,传说是蜀王杜宇的魂魄变成的。这里以它为喻,表示诗人怀才不遇的哀伤。
芙蓉:荷花,古人常用荷花比女子。照:比喻映照。秋水:泛指清波荡漾的水。这里用来形容荷花。
还:返回。上:登上。钓鱼船:指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里的“还”是返归的意思。
【赏析】
此诗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是作者晚年流寓江夏时所作。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友人故里及国家命运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际遇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开头两句,点出送别之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厨顾”句,意为如今还有谁在?这一句既是问语,也是感叹之辞。“今何在”?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相逢倍黯然”,则是由故人的不在引发出相见时的无限感伤。
第三联写自己被贬谪到夜郎之事。“西台哭自恸”,意思是说,我曾在西台痛哭失声。“恸”,同“痛”。“东海蹈谁怜?”意思是说,我像东海王孙司马德文一样被流放到边地,又有谁能同情?“东海”句暗含对朝廷不仁之处的愤懑。
第四联以景结情。“靡骋悲天马”,意思是说,悲叹天地间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衔哀托杜鹃”,意思是说,哀伤寄托在鸣叫的杜鹃身上。“芙蓉”两句,诗人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典故,以荷花自比,暗示自己像荷花那样清高纯洁,但却不被赏识;同时又以“秋水”喻指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有一颗如秋水般澄澈的心。最后两句,则以陶渊明《饮酒》中的典故结束全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有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处以“还”字代替了“还乡”,意谓回到故乡去,回到自然中去。这两句诗,既回应了开头“还上钓鱼船”,也呼应了结尾“芙蓉照秋水”,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