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看跂脉,林乌听毕逋。
频年忧旱潦,率土怨萑苻。
绝学怜前志,馀光惜病躯。
无田宁不退,倘许首邱狐。
【解析】
“丁巳”,即农历正月初五,也称为破五。“揽揆”,即揽揆之职,古代官署名,主管天文。“壁虎”,指壁虎,爬行动物,有吸血习性。“跂脉”,“毕逋”都是壁虎的特征。“频年忧旱潦”中的“旱潦”指连年干旱或洪水灾害。“率土”,即全国。“萑苻”,是古代一种盗匪。“前志”,指先人留下的志向。“馀光”,指残存的生命力。“无田宁不退”,意思是没有田地,就不得不退却。“首邱狐”,出自《列子·黄帝》篇,比喻隐居者。“倘许”意为假如允许。“首邱狐”就是假托于首山之狐。
【答案】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知州期间。诗中以壁虎、林乌等物喻时事:诗人以壁虎看准了脉动,林鸟听到毕逋(蟋蟀)叫声来预知天时,比喻自己能洞察天下大势;以频年旱涝和率土怨萑苻,说明自己对国家政治的担忧;以绝学怜前志和馀光惜病躯表达自己对先人志向的怀念及对自己身体残损的哀伤;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欲退隐归田的愿望。此诗语言明白晓畅,意境清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