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办靴刀一死轻,全家蕉萃困围城。
已拌沈水从先络,谁使逾垣作吕荣。
天意欲全黄口嗣,时危竟弛赤眉兵。
惊魂定后还思痛,自是明祗感至诚。
【注释】
乙丑: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
五月:农历五月。
叛苗:元丰二年,侬智高叛乱,攻陷了广西的石、钦、融、邕等州,又攻占大理路的丽江府和叙州路的大观县。
巷战:在狭窄的街道上与敌人作战。
叔兄:作者之兄李秉公。
巷死节余亟:全家巷战而死者仅有我一人。
荷池:荷花池,即石阡县城附近的荷塘。
贼:叛贼。
荷池中:荷塘里。
贼相:叛贼互相。
严太守清官眷属不可犯也:严明是清廉的太守,他的家属不能被侵犯。
黄口:小口,小孩。
赤眉:东汉末农民起义军之一。
天意欲全黄口嗣:上天想要保全小孩子,让他们生存下来。
时危竟弛赤眉兵:当时危急的情况竟然使赤眉军松懈下来,不再进攻了。
惊魂定后还思痛,自是明祗感至诚。
惊魂定:惊慌的魂儿安定下来。
自是:从此之后。
【译文】
早办靴刀一死轻,全家蕉萃困围城。
已拌沈水从先络,谁使逾垣作吕荣。
天意欲全黄口嗣,时危竟弛赤眉兵。
惊魂定后还思痛,自是明祗感至诚。
【赏析】
此诗为诗人《途中纪事》组诗中的第一首。诗人以简洁的笔墨,记录了当年五月十四日叛军入侵石阡,自己一家在巷战中牺牲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叙事清晰,情感真挚。
“早办靴刀一死轻”,表达了诗人对于死亡的无畏与坦然。诗人在叛军即将到来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准备,穿上鞋子,带上武器,随时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这种无畏的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勇敢和坚定。
“全家蕉萃困围城”,描绘了诗人一家被叛军包围的紧张局面。诗人一家人被困在城中,生活十分艰苦,但仍然顽强地抵抗着叛军的进攻。这种坚韧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已拌沈水从先络”,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心中充满了悲痛。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继续战斗,希望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这种坚强的意志,让人感动。
“谁使逾垣作吕荣”,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的死亡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这种无奈的感觉,让人感到沉重。
“天意欲全黄口嗣,时危竟弛赤眉兵”,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他认为,国家正在遭受危难,赤眉军却趁机放松了警惕。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让人深感忧虑。
“惊魂定后还思痛,自是明祗感至诚”,表达了诗人对于信仰的坚持和执着。在经历了惊魂不定的痛苦之后,诗人依然坚定地信仰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