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从古叹孤悬,忽见军烽照义泉。
狭巷短兵相接战,亲闱永诀敢图全。
衔须温序忠魂在,食肉班超壮志捐。
恨乏兰台修史笔,《国殇》犹待杀青编。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乙丑五月十四日贼陷石阡,余母投池中,余突围出,全家投后署荷池,贼相谓曰:严太守清官眷属不可犯也,遂得免。贼退,奉母旋里途中纪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让我们来理解诗中的关键词和含义。

  1. 乙丑五月十四日: 这是诗的时间背景,”乙丑”是年号,”五月十四日”指的是具体的日期。
  2. 叛苗: 这里的”叛苗”可能是指叛军或叛乱的人。
  3. 石阡: 这是地名,位于中国贵州省。
  4. 叔兄巷战死节: 表示你的叔父在巷战中牺牲。
  5. 余亟负母逾垣出: 表示你急切地背起母亲越过墙逃离。
  6. 荷池: 这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一个池塘。
  7. 贼相谓: 贼人们相互谈论。
  8. 严太守清官眷属: 严太守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他的家人被贼人视为清官眷属。
  9. 衔须温序: 这个词语可能有特殊的意义,但在这里没有明确的定义。
  10. 食肉班超: 班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以勇猛著称。
  11. 兰台修史笔: 兰台是古代的一个部门,负责编纂史书。
  12. 国殇: 这是诗歌的主题,指的是为国家而牺牲的人。

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边城从古叹孤悬,忽见军烽照义泉。”

  • “边城”指的是边境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边境城市。

  • “从古叹孤悬”表示自古以来,这个地方就被视为孤立无援的。

  • “忽见军烽照义泉”表示忽然之间,军队的火光映照了义泉。

  • “狭巷短兵相接战,亲闱永诀敢图全。”

  • “狭巷”可能指的是狭窄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战争的紧张局势。

  • “短兵相接战”表示双方在狭窄的巷子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 “亲闱永诀”表示与家人分离,永远不能团聚。

  • “敢图全”表示勇敢地想要保全自己和家人。

  • “衔须温序忠魂在,食肉班超壮志捐。”

  • “衔须温序”可能指的是一种仪式,用于表达忠诚和敬意。

  • “忠魂在”表示忠于国家和人民的魂魄仍然存在。

  • “食肉班超壮志捐”表示像班超一样有决心和勇气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 “恨乏兰台修史笔,《国殇》犹待杀青编。”

  • “兰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机构,负责编写史书。

  • “《国殇》犹待杀青编”表示《国殇》这部史书还等待完成和编辑。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这首诗描述了在战争中,一位清官的家人被叛军杀害的故事。他们在狭窄的巷子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被叛军杀死。尽管他们英勇无畏,但仍然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对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英雄们的哀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