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父始宅奄,犹未荒大东。
周王有名祀,名山止龟蒙。
尚父赐履海,泱泱表大风。
时无神仙言,不睹金银宫。
春秋贬宋父,坐失玉与弓。
祊田富汤沐,季旅何懜懜。
秦穆作西畤,帝醉终可逢。
恒无三脊茅,遂辍登山踪。
顽哉鲁与齐,灵气不牖衷。
孤负介海岱,海深岱徒崇。
素王张三世,元始而麟终。
文成号数万,太平告成功。
其文富沧海,其旨高苍穹。
于是海岱英,尽入孔牢笼。
熙朝翠华至,九跪迎上公。
厥典盛谒林,汉后无兹隆。
惜哉有阙遗,未举金泥封。
小臣若上议,廷臣三日聋。
首谒孔林毕,继请行升中。
继请射沧海,三事碑三通。
古体日霾晦,但嗤秦汉雄。
周情与孔思,执笔思忡忡。
题目:题吴南芗东方三大图
译文:
禽父开始在奄地建造宫室,但还未荒废大东。
周王有名望的祭祀,名山只止于龟蒙。
尚父赐给海中之人鞋子,大海辽阔彰显着大风。
当时没有神仙的言论,不能见到金银宫殿。
春秋时期贬斥宋父,坐失玉和弓。
祭田富裕汤沐,季旅何其忧郁。
秦穆王建造西畤,帝王醉意终可逢。
恒无三脊茅草,于是停下登山的脚步。
顽劣的鲁国与齐国,灵气不向内心敞开。
孤负了大海岱岳,海深而岱岳徒显高峻。
素王创立三世,元始而麒麟告终。
文成就号称数万,太平告成成功。
其文富有沧海,其旨高苍穹。
于是东方的英雄,都入孔牢笼中。
熙朝翠华至,九跪迎接上公。
厥典盛谒林,汉后无此隆盛。
可惜有些遗漏,没有举起金泥封。
小臣若上议事,廷臣三日哑口无言。
首谒孔林完成,接着请求升中。
接着请求射沧海,三件事碑三通。
古体日益霾晦,只嗤笑秦汉雄壮。
周情与孔思,执笔思忡忡。
注释:
- 禽父: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此处指代吴国南裔地区的统治者。
- 始宅奄:开始在奄地建房筑室,奄地为吴国之都城。
- 荒大东:荒废大东的土地。
- 有名祀:拥有名声的祭祀活动。
- 名山止龟蒙:名山仅止于龟蒙,表示名山只是象征性的纪念而已。
- 尚父赐履海:尚父给予海中人鞋子,象征着对海的尊重和敬畏。
- 泱泱表大风:形容海波浩荡,大风凛然。
- 时无神仙言:当时没有神仙的言论或传说。
- 不睹金银宫:无法看到金银制成的宫殿。
- 春秋贬宋父:春秋时期贬低宋父,可能是指宋国君主的行为或政绩不佳。
- 坐失玉与弓:因为宋父的过失而失去了玉和弓。
- 祊田富汤沐:祊田(祭祀田)富裕,汤沐(洗浴场所)也富饶。
- 季旅何懜懜:季旅之人多么忧心忡忡。
- 秦穆作西畤:秦穆王建造西畤,即西畤陵,是秦国的重要墓地之一。
- 帝醉终可逢:帝王醉意终可相逢。
- 恒无三脊茅,遂辍登山踪:恒无三脊茅,意为恒山上没有三脊茅草;遂辍登山踪,意为于是放弃登山的踪迹。
- 顽哉鲁与齐:鲁国和齐国都是顽劣之国家。
- 灵气不牖衷:灵气不向着内心敞开。
- 孤负介海岱:孤负了大海岱岳,海深而岱岳徒显高峻。
- 元始而麟终:元始而麒麟告终,指的是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最终得到了实现。
- 文成号数万:文成号数万,意味着文成殿的屋宇高大宏伟。
- 太平告成功:太平告成,意思是国家实现了和平繁荣。
- 其文富沧海,其旨高苍穹:其文富沧海,意味着文章丰富得像大海一样;其旨高苍穹,意味着其思想和意义高远如天空。
- 于是东方的英雄,都入孔牢笼中:东方的英雄们都被纳入了孔庙之中。
- 熙朝翠华至,九跪迎接上公:熙朝翠华至,意为美好的时光降临;九跪迎接上公,表示尊敬和欢迎。
- 厥典盛谒林,汉后无此隆盛:厥典盛谒林,意为典礼盛大如同林中的树木一般;汉后无此隆盛,意为汉代之后再也没有如此盛大的典礼。
- 惜哉有阙遗,未举金泥封:可惜有些遗漏,没有举起金泥封。
- 小臣若上议,廷臣三日哑口无言:小臣若上议,表示小臣提出意见,但朝廷大臣却沉默不语。
- 首谒孔林完成,接着请求升中:首谒孔林完成,意为已经拜谒了孔子的墓地;接着请求升中,意味着接着请求皇帝升位或晋升。
- 继请射沧海,三事碑三通:继请射沧海,意为继续请求射猎沧海;三事碑三通,意味着三次请求射猎的记录被刻在了三块石碑上。
- 古体日霾晦,但嗤笑秦汉雄壮:古体日霾晦,意为古代的文字日见暗淡;但嗤笑秦汉雄壮,意为尽管秦汉时期的文字已经很发达了,但仍被人轻视或嘲笑。
- 周情与孔思,执笔思忡忡:周情与孔思,表示周朝的情感和孔子的思想;执笔思忡忡,意为握着笔思考的时候总是心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