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皇且战且学仙,桥山弓剑攀龙髯。吁嗟政彻不及此,扶桑沧海空青天。
沙丘之云茂陵树,万弩射鱼气张怒。童男未返青雀遥,银雁金凫起泉路。
琼田草不死,蓬莱尘不飞。丹丘灵药如可致,千秋万岁讵相辞。
汾阴宫,琅琊碣,石麟秋草莽萧萧,铜仙望断咸阳阙。
不见当时九鼎我,鼎湖云气时明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衬托、对比等,并理解其含义。
“登高丘而望远海”是说登上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海天之间。诗人以登山者的视角写景,表达了他渴望超脱尘世、追求仙途的壮志与豪情,这是诗人对现实不满而向往神仙世界的一种反映。
“轩皇且战且学仙,桥山弓剑攀龙髯。吁嗟政彻不及此,扶桑沧海空青天。”这是诗人对黄帝学仙故事的描写。诗人以黄帝学道的故事来比喻自己学习仙道,抒发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轩皇”,指传说中的轩辕黄帝,这里代指诗人自己;“且战且学”,指边战斗边学道。“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北,相传黄帝曾于此学道。“弓剑”,指黄帝所用的武器。“攀龙髯”,形容仙人飘忽若神龙。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帝一边打仗一边学习仙道,他在桥山上用弓箭和剑来修炼身体,最终修得仙术飞升到天上。这两句诗描绘了黄帝炼丹修仙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沙丘之云茂陵树,万弩射鱼气张怒。童男未返青雀遥,银雁金凫起泉路。”这是诗人对汉武帝求仙故事的描写。汉武帝在茂陵上种下梧桐树,祈求长生不老。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武帝种下的梧桐比作“沙丘之云”,形象地描绘了武帝种植梧桐树的场景。汉武帝曾在茂陵上放生童男童女,以求得到仙药。童男童女没有回来,只留下青雀飞翔在空中。汉武帝曾派遣银雁和金凫去寻找蓬莱仙药。这两句诗描述了汉武帝求仙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汉武帝求仙失败的遗憾之情。
“琼田草不死,蓬莱尘不飞。丹丘灵药如可致,千秋万岁讵相辞。”这是诗人对蓬莱仙境的描述。蓬莱山上生长着永不枯死的琼草,那里的空气清新,尘埃不飞扬。诗人希望找到神奇的灵丹妙药,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梦想的追求。
“汾阴宫,琅琊碣,石麟秋草莽萧萧,铜仙望断咸阳阙。”这几句诗是诗人对秦始皇寻找仙药的描写。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曾派人寻找仙人徐福,徐福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神药。诗人用石麟、秋草、铜仙人等意象描绘了秦始皇寻找仙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求仙行为的讽刺之意。
“不见当时九鼎我,鼎湖云气时明灭。”诗人借用楚国诗人屈原的口吻,感叹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屈原曾三次上书给楚怀王,但都没有被采纳,最后被迫投汨罗江自尽。诗人通过屈原的悲剧遭遇,表达了自己对楚国君主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游仙诗,借仙人之事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追求。诗人从游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全诗以游仙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