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古薛城,四望长太息。
此地孟尝君,鸣钟会食客。
西撼虎狼秦,陵原群失色。
再相绾齐组,万家张封邑。
长铗鼓幸舍,狗盗揖左席。
一朝归山丘,车骑散敌国。
春秋祀忽诸,百战荒荆棘。
歌台嗥狐狸,野人烧冢域。
谁抱雍门琴,弹之万古宅。
【注释】:
- 薛城:古薛国城,在今山东滕县南。
- 长太息:长时间地叹息。
- 孟尝君:《左传》记载,齐桓公任孟尝君为相国时,曾食客三千人。
- 鸣钟:古代宴乐时击钟以节乐声。
- 虎狼秦:指强大的秦国。
- 绾齐组,万家张封邑:指齐国的许多贵族被秦国俘虏后,被迫迁居他地,成为秦国的属臣。
- 幸舍:侥幸得以保全的住所。
- 狗盗:指一些亡命之徒。
- 雍门琴:《汉书·艺文志》载有《雍门周琴》十一篇和《周琴》九篇,都是战国时期的乐曲,其中《雍门》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之苦的歌曲。这里用它比喻那些失意落魄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平与民生的关注。
首联“我登古薛城,四望长太息。”描述了作者登上古薛城,四下眺望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颔联“此地孟尝君,鸣钟会食客。”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和他的宾客们的故事,以及他们面对强秦时的无奈和悲壮。
颈联“西撼虎狼秦,陵原群失色。”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秦国的强大和侵略性,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接下来几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尾联“春秋祀忽诸,百战荒荆棘。”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期望。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平与民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