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
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
唐至昭宗时,干戈满天阙。
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
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
视彼六臣流,耻与冠裳列。
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岩穴。
堂茅一亩深,壁树千寻绝。
不复见斯人,有怀徒郁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它描述了唐昭宗时期的一段政治事件。下面是对每一行的具体释义:

王官谷
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
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
注释: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那些曾经享有盛名的人最终因为某些原因而失去了他们的大节。”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指的是这些人才华出众,但因为过于谨慎而错失良机,无法及时作出决定,导致他们失去了机会。

唐至昭宗时,干戈满天阙。
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
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唐朝末年,国家动乱,战争频发的景象。”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 意味着即使有才智的人也无力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则表达了对于一位高尚的官员(司空君)的赞美,他能够保全自身,像明哲一样明智地处理问题。

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
视彼六臣流,耻与冠裳列。
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岩穴。
注释:这四句诗描述了一位官员从洛阳返回家中,发现家中已积满了雪,他感到非常羞愧和失落。他看着其他的官员被贬谪,感到羞耻,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在朝堂上保持自己的尊严。他的遗像被放置在山间,象征着他的精神和道德仍然影响着后人。

堂茅一亩深,壁树千寻绝。
不复见斯人,有怀徒郁切。
注释:最后四句诗描绘了一个空荡荡的家和深深的怀念之情。”堂茅一亩深” 形容房屋简陋,只有一亩大小的院子,”壁树千寻绝” 则表示墙壁上的树木已经枯萎,只剩下千丈高的断枝。最后的”不复见斯人” 表达了诗人再也看不到这个人的悲哀和遗憾。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唐代末年政治风波和个人悲剧的诗歌。通过描述一位官员的遭遇和他的结局,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复杂。诗中充满了对理想、道德和忠诚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体命运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