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在南斗在北,丛树无人月深黑。
破栅残扉不满百,夜昏沥酒家家哭。
独客闻之黯无色,欲见丘陇那可得。
四年此节在异国,但见他人供酒食。
孤儿何曾在亲侧,灵不见我应叹息。
生不能欢祭远适,父母生我亦何益。
【注释】
长河:银河。在南斗、在北:指银河横贯南北。丛树:成行的大树,这里借指高大的树木。无人:没有人烟。夜黑:夜晚漆黑。沥酒家家哭:每家每户都点着灯火哭泣。独客:单身旅客。黯无色:黯然失色。丘垄:坟墓。丘,土山,垄,高地,泛指坟墓。何曾:何尝,怎么。生不能欢祭远适:活着的时候不能欢乐地到远处去祭祀。父母生我亦何益:父母生下我有什么好处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作者旅居异乡之时。此诗是诗人有感而发,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生死离别的感慨。
“长河在南斗在北,丛树无人月深黑。”首句写银河横亘天空,把天上人间隔得远远的;第二句写天阴森森,树上没有一点光,月亮也变得很黑,这两句写环境气氛之幽暗凄清。
“破栅残扉不满百,夜昏沥酒家家哭。”第三四句描写一个孤零零的旅店。它坐落在荒郊野外,四周没有房屋,仅有几座破败的草房而已。在这荒凉冷落的环境里,一家又一家都在通宵达旦地饮酒,哭声不断。
“独客闻之黯无色,欲见丘陇那可得。”第五六句说,诗人听到这种哭声感到十分悲伤,可是却无处可去,更见不到他的亲人,只有独自伤心而已。
“四年此节在异国,但见他人供酒食。”第七八句说,这已经是第四年了,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在外地过节,可是今年他却身在他乡无法回去,只看见别人在节日里摆酒设宴。
“孤儿何曾在亲侧,灵不见我应叹息。”第九十一句说,自己已经是个孤儿了,又哪有什么亲人在身边呢?如果死者的灵魂能够见到他,那该多么令人痛心呵!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这首诗以景起兴,由眼前所见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长河”“南斗”等。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景物与人事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怆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意境苍凉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