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
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
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临江楼

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

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

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注释:

  1. 亦知非故土:也知道自己不是家乡的土地。
  2. 扶杖:扶着手杖。
  3. 落日:夕阳。
  4. 万古色:永恒的色彩。
  5. 浮云蔽楚望:浮云遮住了楚地的希望或眺望。
  6. 朔气老边州:北方的寒风吹老了边境的州郡。
  7. 关心事:挂念的事情或心事。
  8. 凭栏起暮愁:倚着栏杆兴起了暮年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临临江楼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诗人知道这里不是自己的故乡,但仍然坚持扶杖登上了楼。这里的“扶杖”和“非故土”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诗人看到了落日,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同时也看到了长江的广阔和秋天的气息。这里的“落日”、“万古色”和“长江”、“千里秋”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感慨之情。

颈联:“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浮云遮住了楚地的希望,北方的寒风吹老了边境的州郡。这里的“浮云”、“蔽楚望”和“朔气”、“老边州”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边疆的担忧。

尾联:“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诗人心中充满了挂念的事情,于是倚着栏杆起了暮年的忧愁。这里的“关心事”和“起暮愁”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临临江楼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一些意象和比喻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