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诗句翻译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
春天对夏天,秋天对冬天。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注释
-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这是《声律启蒙》的第二卷,属于四言诗的范畴。”上卷”是序言或引言部分,通常包含诗歌的基本理论和规则。
- 春对夏:指春天对应的季节与夏天相对应。
- 秋对冬:指秋天对应的季节与冬天相对应。
- 暮鼓对晨钟:傍晚的鼓声和早上的钟声。这里比喻为时间的流逝。
- 观山对玩水:观赏山景和游玩水面。
- 绿竹对苍松:绿色的竹子和苍劲的松树。
- 冯妇虎:传说中的妇人能控制老虎的故事。
- 叶公龙:形容叶公(虚构的人物)能够驯服真龙。
- 舞蝶对鸣蛩:形容蝴蝶飞舞与蟋蟀的鸣叫。
- 衔泥双紫燕:燕子衔泥筑巢。
- 课蜜几黄蜂:描述蜜蜂采蜜和黄蜂筑巢的场景。
- 春日园中莺恰恰:春天在园中听到黄莺的叫声。
- 秋天塞外雁雍雍:秋天在塞外看到大雁整齐地飞过。
-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秦岭山脉云雾缭绕,仿佛有八千里那么遥远。
-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巫山之雨洗涤之后,十二座险峻的山峰显得更加突出。
- 明对暗:光明对比黑暗。
- 淡对浓:颜色浅与深的对比。
- 上智对中庸:最高的智慧是中庸之道。
- 镜奁对衣笥:镜子和衣箱。
- 野杵对村舂:乡村中的杵和村中的石臼。
- 花灼烁,草蒙茸:花的颜色鲜艳,草的颜色柔软茂密。
- 九月对三冬:指秋季与冬季。
- 台高名戏马:高台上的名字与戏马有关。
- 斋小号蟠龙:斋室虽小但号令如龙一般有力。
- 手擘蟹螯从毕卓:用手抓着螃蟹的螯子模仿毕卓。
- 身披鹤氅自王恭:身着鹤氅如同王恭一样自在。
-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五老峰高耸入云,如同玉笔般挺拔。
-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三个神像巨大如雷,声音如同金锣一样响亮。
赏析
这首诗是《声律启蒙·上卷·二冬》的开篇,通过对四季、自然景观、动物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使得诗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