妪曰:「甥深夜何得来此?」生以胆力自矜诩,遂历陈所遇。妪笑曰:「此大好事。况甥名士,殊不玷于姻娅,野狐精何得强自高?甥勿虑,我能为若致之。」生谢唯唯。妪顾左右曰:「我不知辛家女儿遂如此端好。」青衣人曰:「渠有十九女,都翩翩有风格,不知官人所聘行几?」生曰:「年约十五馀矣。」青衣曰:「此是十四娘。三月间,曾从阿母寿郡君,何忘却?」妪笑曰:「是非刻莲瓣为高履,实以香屑,蒙纱而步者乎?」青衣曰:「是也。」妪曰:「此婢大会作意,弄媚巧。然果窈窕,阿甥赏鉴不谬。」即谓青衣曰:「可遣小狸奴唤之来。」青衣应诺去。

移时,入白:「呼得辛家十四娘至矣。」旋见红衣女子,望妪俯拜。妪曰:「后为我家甥妇,勿得修婢子礼。」女子起,娉娉而立,红袖低垂。妪理其鬓发,捻其耳环,曰:「十四娘近在闺中作么生?」女低应曰:「闲来只挑绣。」回首见生,羞缩不安。妪曰:「此吾甥也。盛意与儿作姻好,何便教迷途,终夜窜溪谷?」女俯首无语。妪曰:「我唤汝非他,欲为吾甥作伐耳。」女默默而已。妪命扫榻展裀褥,即为合卺。女腆然曰:「还以告之父母。」妪曰:「我为汝作冰,有何舛谬?」女曰:「郡君之命,父母当不敢违,然如此草草,婢子即死,不敢奉命!」妪笑曰:「小女子志不可夺,真吾甥妇也!」乃拔女头上金花一朵,付生收之。命归家检历,以良辰为定。乃使青衣送女去。听远鸡已唱,遣人持驴送生出。数步外,欻一回顾,则村舍已失,但见松楸浓黑,蓬颗蔽冢而已。定想移时,乃悟其处为薛尚书墓。

《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章通过讲述广平冯生与辛十四娘的奇遇,展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故事中,少女辛十四娘红衣佳人,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然身为狐妖,但其心地善良。下面是诗句、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文中“妪曰:‘甥深夜何得来此?’”可译为:“老妇人说:‘你这么晚了怎么来到这里?’”这里的“甥”指的是外甥,而“来此”则表达了冯生的出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生以胆力自矜诩”可以翻译为:“冯生以胆识和力量自豪”,这反映了冯生自信而又自负的性格特点。此外,“妪笑曰”表示老妇人笑了,这里的笑意可能包含了对冯生勇气的认可或对他身份的调侃。

在原文中,“此大好事”可以译作“这是一件大喜事”,意味着冯生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重大机遇。“况甥名士,殊不玷于姻娅”则表明了老妇人对冯生名门之后的身份给予了正面评价,认为他的家族背景不会损害与辛家女儿的婚姻。

关于“青衣人”的角色,她的行动和言语揭示了她的忠诚和对主人的尊敬。她的话“阿甥赏鉴不谬”体现了对冯生品性的肯定。“即谓青衣曰”则是对之前对话的延续,老妇人让青衣去召唤辛十四娘。

“妪曰:‘我为汝作伐耳’”展现了老妇人的慷慨和责任感,她不仅帮助冯生解决了问题,还承诺他会找到合适的伴侣。“女低应曰”和“娉娉而立”描绘了辛十四娘优雅的姿态和内心的羞涩。

《辛十四娘》不仅是一则关于爱情的传说,更是一幅展现人性复杂和社会风俗的画卷。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