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移时,听驴子犹龁草路侧,乃起跨驴,踉跄而行。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鸱叫,竖毛寒心。踟蹰四顾,并不知其何所。遥望苍林中灯火明灭,疑必村落,竟驰投之。仰见高闳,以策挝门,内问曰:「何人半夜来此?」生以失路告,内曰:「待达主人。」生累足鹄俟。忽闻振管辟扉,一健仆出,代客捉驴。生入,见室甚华好,堂上张灯火。少坐,有妇人出,问客姓氏,生以告。逾刻,青衣数人扶一老妪出,曰:「郡君至。」生起立,肃身欲拜。妪止之坐,谓生曰:「尔非冯云子之孙耶?」曰:「然。」妪曰:「子当是我弥甥。老身钟漏并歇,残年向尽,骨肉之间,殊多乖阔。」生曰:「儿少失怙,与我祖父处者,十不识一焉。素未拜省,乞便指示。」妪曰:「子自知之。」生不敢复问,坐对悬想。
这首诗是《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中的一段描述。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照:
- 卧移时,听驴子犹龁草路侧,乃起跨驴,踉跄而行。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鸱叫,竖毛寒心。踟蹰四顾,并不知其何所。
- 注释:躺下休息了一会儿,听到驴子还在啃食路边的草,于是站起来骑上驴,摇摇晃晃地走起来。天色已晚,四周一片迷茫,他不小心走进了一个山谷,耳边传来狼嚎和鸱鸣,让人毛发竖起,心生寒意。他在四处张望,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 遥望苍林中灯火明灭,疑必村落,竟驰投之。仰见高闳,以策挝门,内问曰:「何人半夜来此?」生以失路告,内曰:「待达主人。」生累足鹄俟。
- 注释:他抬头望向苍茫的山林中,只见灯光忽明忽暗,心中猜测一定是个村落。于是疾驰而去。当他走近时,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人站在门前,用马鞭击打着门,询问说:“是谁半夜来我这里?”生因为迷路而前来,便将失路的情形告诉了他的主人。
- 忽闻振管辟扉,一健仆出,代客捉驴。生入,见室甚华好,堂上张灯火。少坐,有妇人出,问客姓氏,生以告。
- 注释:突然听到一阵鼓声,大门被打开,一个强壮的仆人走出来,代替客人抓住驴。生进入后,看到室内非常华丽美好,堂上点着灯火。稍作停留后,有一位妇人走出来,问道客人的姓氏,生告诉她了。
- 逾刻,青衣数人扶一老妪出,曰:「郡君至。」生起立,肃身欲拜,妪止之坐,谓生曰:「尔非冯云子之孙耶?」曰:「然。」妪曰:「子当是我弥甥。老身钟漏并歇,残年向尽,骨肉之间,殊多乖阔。」生曰:「儿少失怙,与我祖父处者,十不识一焉。素未拜省,乞便指示。」妪曰:「子自知之。」生不敢复问,坐对悬想。
- 注释:过了一会儿,几个身穿青衣的人扶着一个老妇人出来,对生说:“郡君来了。”生站起来恭敬地想要行拜礼,但老妇人阻止了他,让他坐下。她对生说:“你不是冯云子的孙子吗?”生回答:“是的。”老妇人说:“你应该是我家的外甥。我年纪已高,不久于人世,与你们骨肉之间的感情已经疏远了许多。”生说:“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只记得我父亲和我祖父相处的时候,我几乎从未见过他。我从未去拜访过我的祖母。”老妇人说:“你自己应该心里清楚。”生不敢再问什么,只是在座位上沉思。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主人公在陌生环境中的困惑、恐惧和求索,以及与陌生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诗歌语言优美,情节紧凑,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性关怀。通过描绘夜晚的山村景色和人物形象,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乡土世界。同时,诗中的对话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