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仰耆英,忆两次手定洪艰,岳雨岱云钦伟绩;
荆衡涵教泽,恸一朝神归列宿,江深汉广咽寒涛。

【注释】

①朝野:朝廷和民间。耆英:年高德劭的杰出人物。②洪艰:指太平天国运动。③岳雨岱云:指岳飞、文天祥。④荆:指荆州。⑤衡:指衡阳。涵:包纳,包容。教泽:教化恩泽。⑦列宿:星名。⑧江深汉广:指长江、汉水浩渺无际。咽寒涛:形容声势浩大。

【赏析】

这首挽联是为纪念张之洞而作的。上联写他两次主持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内讧,为朝廷除去了心腹之患;下联写他在武昌起义中被杀害,为国家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全联赞颂了张之洞的丰功伟绩。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严,湖南长沙人。清咸丰年间进士,曾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兵部尚书等职。他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有功,又先后组织自强新政,兴办洋务,使清朝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有了一定的抵抗力。但因与慈禧太后不合,终遭排斥。戊戌政变后,他被迫离京赴外省就任,不久即病死于四川成都。

此联对仗精当,气势雄浑。上联“朝野仰耆英”,写朝野内外,无不仰慕这位老成持重的杰出政治家。“耆英”指年高有德的人。“忆两次手定洪艰”,是说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两度担任军机大臣,主持平定太平军的内讧。“手定洪艰”意谓亲自决定平定太平天国内让之事。《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遂败戎师。”杜预注:“齐桓公伐山戎,至孤竹,西伯阴行焉。管仲止之曰:‘君何好攻?’曰:‘吾欲以令于诸侯’。管仲曰:‘子率诸侯以攻戎,中国其能御之乎?’”此处“手定洪艰”比喻张之洞亲自决定平定太平天国内让,显示了其才干与胆略。“岳雨岱云钦伟绩”,这是对岳飞、文天祥二人的颂扬,也暗含对张之洞的称许。因为张之洞也是一位抗金英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满江红》。“岳雨岱”,指岳飞、文天祥;“云”,借指张之洞。

下联“荆衡涵教泽,恸一朝神归列宿”,“荆”指荆州一带,“衡”指衡阳一带,“涵”是包容的意思,“教泽”指教化恩泽,“列宿”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这里指代国家命运。“荆衡涵教泽”是说张之洞在荆州、衡阳一带施教化、布仁政,“列宿”则是暗指国家的命运。“恸一朝神归列宿”,是说武昌起义时他被杀害,国家因此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列宿”,星名,这里借指国家命运。

此联对仗工整,气魄宏大。上联“朝野仰耆英”,“耆英”,指老一辈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诗经·小雅·鹤鸣》:“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郑玄笺:“言老鹤鸣于九皋之上,声及于野。”此处用以赞美张之洞。“忆两次手定洪艰”,“手定”意为亲定,亲手平定;“洪艰”指太平天国运动。张之洞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两次担任军机大臣,主持了这场运动中的内讧斗争。“岳雨岱云钦伟绩”是对他功绩的颂扬。“岳雨岱”指岳飞、文天祥;“云”借指张之洞;“钦”是敬仰之意,“伟绩”是指张之洞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

下联“荆衡涵教泽,恸一朝神归列宿”,是说张之洞在荆州、衡阳一带推行教化,使人民受益;“列宿”指的是国家的命运。“荆衡涵教泽”是称赞张之洞的功德。“恸一朝神归列宿”,是说武昌起义时张之洞被杀,国家因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爱国志士。“列宿”指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此联上下句皆用典故,上句用岳飞、文天祥的典故,下句用屈原的典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