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政视舆论为从违,造膝所陈,实统夫新知旧学;
遗疏与伊训相表里,同胞异日,会思此老生常谈。
【注释】
庶政视舆论为从违:庶政,指国家政事。视舆论为从违,意谓把民意看做是衡量政事得失的标准。造膝所陈:指在皇帝面前直陈意见。实统夫新知旧学,指张之洞主张新政,实际上是继承了前人的学问。遗疏与伊训相表里:遗疏,指代奏文,即给皇帝的上书。伊训,指《尚书·大禹谟》中的话。
【赏析】
本篇作者对张之洞的挽词,表达了对其一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上片写其一生治学、用世、为官,下片写其晚年的遗作。全诗语言简洁,感情深沉,富有哲理性。
上片开宗明义,提出“庶政视舆论为从违”的主张。张之洞曾说:“天下事非一人所能定,惟以舆论为主,而以吾党自居主位。”(见《清史稿•张之洞传》)因此,“庶政视舆论为从违”,就是要求政治要重视舆论的作用。接着,作者指出张之洞“造膝所陈,实统夫新知旧学”,赞扬他继承前人学问并有所创新的精神。这里,“统夫新知旧学”,既指张之洞博取众家之长,又指他在新旧思想碰撞时能取长补短,使新知旧学得以交融。
下片主要写张之洞的遗作。“遗疏与伊训相表里”,是指他的遗书与《尚书》中的“伊训”篇有相通之处。“同胞异日”一句,是说他和同辈人不同,他死后还要留下一些有价值的遗文,让后人思考。最后三句是说,张之洞虽然去世了,但他留下的遗言却像《伊训》一样值得人们反复思考。《伊训》,古代《尚书》篇名,传说是周公所作,内容是告诫帝王应效法夏禹的德行,勤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