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平沙路正长,斜阳衰草两茫茫。
天山白积千年雪,塞柳黄经一夜霜。
画角声高边月起,雕旗影乱朔风狂。
倦身下马投茅店,孤枕寒灯梦故乡。
注释:
暮宿柴河堡:傍晚时在柴河堡住宿。
百里平沙路正长:千里的平沙路正在延伸。
斜阳衰草两茫茫:残阳下,枯萎的草丛一片苍茫。
天山白积千年雪:天山的白雪积累着千年。
塞柳黄经一夜霜:边塞的柳树经过一夜的霜打变得黄色。
画角声高边月起:边关的号角声响彻云霄,明亮的月亮升起。
雕旗影乱朔风狂:战旗在狂风中摇曳不定。
倦身下马投茅店:疲惫的身躯下马后进入一家简陋的小旅店。
孤枕寒灯梦故乡:孤苦无依地躺在寒冷的床上,梦见遥远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边关景色和将士的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首句“百里平沙路正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关景象,平沙路绵延千里,展现出边关的辽阔和壮美。次句“斜阳衰草两茫茫”,则进一步烘托出边关的凄凉和寂寥,夕阳西下,荒草萋萋,显得格外萧瑟。
第三句“天山白积千年雪”,点明了边关所在的地理环境,雪白的天山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接着第四句“塞柳黄经一夜霜”则描绘了边关特有的风景,塞外的杨柳在一夜之间被霜打过,变得更加鲜黄。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阔、悲凉的边关图景。
接下来的五、六两联,诗人以“画角声”、“雕旗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边关的气氛。画角声高,边关的号角声响彻云霄,犹如战场上的号令;雕旗影乱,战旗在狂风中摇曳不定,如同战士们英勇奋战的身影。这些意象既表现了边关的紧张气氛,也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结尾两句“倦身下马投茅店,孤枕寒灯梦故乡”,则将主题升华至高潮。诗人疲惫不堪地下马投宿在一间简陋的小旅店,孤枕难眠,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得既含蓄又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关的自然风光和战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边关的壮丽与悲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既自然又深沉,令人深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