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昔日沉沅湘,楚臣憭栗长悲凉。
兰台巫岫类谲谏,翻令千载讥淫荒。
片言立朝岂易得,何况秉节来天阊。
怪君天刑谁与解,倏为霜雨周雍梁。
忆昔含香坐藤院,公然白眼轻张汤。
一朝受辱处囊槛,狱吏嫚侮如驱羊。
拘絷反成好游癖,南穷涨海西河湟。
今年被诏按巴蜀,龙墀乍见须眉苍。
巴蜀年来成鬼国,蚕丛鱼凫重辟疆。
颇闻中丞贡嘉穗,九茎岂得盈千箱。
猰貐磨牙近城市,驺虞垂首眠通庄。
神禹泣罪只辇下,穷陬无计逃桁杨。
使君冠佩望鱼雅,万人祖送纷琳琅。
子规昼啼岩谷静,木棉花落旌旗香。
万事夷险如转烛,天公好生民寿康。
皋陶庙里袭长夜,凄风苦雨君无忘。

【注释】

  1. 三闾:屈原的别称,这里指宋观察。
  2. 楚臣:指屈原。
  3. 兰台巫岫:指巫山的云雾。
  4. 千载:千年。
  5. 片言立朝:在朝廷上只说了一句公道话。
  6. 秉节:持节,指宋观察持节到四川去。
  7. 天阊:天上的门户,指四川。
  8. 霜雨:形容宋观察受辱后的处境。
  9. 周雍梁:周代的雍州和汉代的梁州。
  10. 猰貐: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11. 驺虞:传说中掌管山泽的神。垂首:低着头,这里比喻宋观察被拘禁时的态度。
  12. 神禹泣罪: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因罪哭泣。辇下:指朝廷。
  13. 穷陬:偏僻的地方。桁杨:古代悬挂罪犯的木头。
  14. 使君:指宋观察。冠佩:冠帽和佩剑。鱼雅:指蜀地。祖送:为宋观察送行。纷琳琅:形容场面热闹。
  15. 子规啼夜声:子规鸟的叫声是子规叫夜,这里指宋观察受辱后的凄凉处境。
  16. 木棉花落:木棉花凋落。旌旗香:旌旗随风飘扬,香气四溢。
  17. 万事:一切事情。转烛:比喻变化快,如同蜡烛燃烧一样迅速。
  18. 好生民寿康:上天好生,人民长寿健康。
  19. 皋陶庙里:指宋观察的故乡。长夜:指宋观察受难的日子漫长。
  20. 凄风苦雨:形容宋观察受难时的恶劣环境。君无忘:希望你记取这段历史教训,不要忘记。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被贬至蜀地的宋观察的诗。全诗以屈原自况,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精神的敬仰,对宋观察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诗歌开头两句:“三闾昔日沉沅湘,楚臣憭栗长悲凉。”诗人以屈原自比,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深深崇敬。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这里,诗人以“三闾”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深深敬仰之情。而“沉沅湘”则暗示了屈原被流放的命运。

接下来的两句:“兰台巫岫类谲谏,翻令千载讥淫荒。”诗人以巫山云雨比喻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巫山云雨象征着神秘、美丽和诱惑,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危险和灾难。在这里,诗人以“谲谏”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忧虑之情。而“讥淫荒”则揭示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混乱。

诗人描绘了宋观察的遭遇:“片言立朝岂易得,何况秉节来天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宋观察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诗人认为,即使是一句话也能表达公正,但当一个人持节到天阙(即皇帝所在地)时,他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加复杂和艰巨了。这里的“秉节”指的是宋观察持节去蜀地,而“来天阊”则暗示了他在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诗人描述了宋观察被拘禁的情景:“怪君天刑谁与解,倏为霜雨周雍梁。”这里的“天刑”指的是皇帝的刑罚,而“周雍梁”则是蜀地的一个地名。诗人通过描绘宋观察被拘禁的场景,表达了对宋观察遭遇不幸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腐败。

诗人回忆了宋观察被贬到蜀地之前的辉煌:“忆昔含香坐藤院,公然白眼轻张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观察曾经辉煌成就的怀念和赞赏。诗人通过“含香”、“公然白眼”等词语,描绘了宋观察曾经的威风和傲气,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华和能力。而“轻张汤”则暗示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黑暗。

诗人描述了宋观察受到侮辱后的处境:“一朝受辱处囊槛,狱吏嫚侮如驱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观察遭受不公待遇的愤怒和不满。诗人通过描绘宋观察被囚禁在监狱里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宋观察遭遇不幸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腐败。

诗人描述了宋观察在蜀地的遭遇:“拘絷反成好游癖,南穷涨海西河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观察在蜀地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关心。诗人通过描绘宋观察在蜀地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宋观察遭遇不幸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腐败。

诗人描绘了今年被诏按巴蜀的情景:“今年被诏按巴蜀,龙墀乍见须眉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观察今年被召回朝廷的喜悦和欣慰。诗人通过描绘宋观察回到朝廷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宋观察重获自由的高兴和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变化和希望。

诗人表达了对宋观察的期望:“巴蜀年来成鬼国,蚕丛鱼凫重辟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观察在未来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期望。诗人通过描绘巴蜀地区的现状,表达了对宋观察能够在新的领域发挥才能的期待和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自况和宋观察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敬仰以及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反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